新聞鏈接
陸貴山:半世紀耕耘 德高學厚 甘於奉獻 (20)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暨陸貴山教授學術生涯五十周年座談會發言選輯
2011年12月26日09:55 來源:人民網
劉文斌(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高揚馬列 中流砥柱
 |
我過去寫過一篇關於陸老師的文章,后來有幸編入《大學拓展與創新之路——陸貴山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關於陸老師的學術方面,這篇文章大概是我的一些基本觀點。我贊成今天一些同志們的評價和總體定位,即陸貴山老師是當代中國馬列文論的一面大旗。我還覺得,就是當西方各種亂七八糟的文藝思潮襲來的時候,陸貴山老師能高舉馬列主義文論的大旗,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有時候像我,看著這個有道理,看著那個也有道理,感覺有的地方不大對,但是又說不清楚。而周圍的人呢,不少也覺著反正是蘇東劇變,據說西方民主自由,好得不得了,馬克思主義則不行了,你瞧馬列文論課,就是些政策,不是學術,隻有西方的這個好、那個好,弄得你暈頭轉向。這種時候,讀到陸老師的文章,感到大氣磅礡,銳不可擋,我就底氣非常足地講馬列文論課。后來也寫這方面的文章,搞點兒所謂的研究,就是談一些小問題,添一塊兒磚,加一塊兒瓦。陸老師構建的是大的體系、戰略、宏觀文藝學。我寫陸老師的這篇文章,是我多年來的一個想法。人們經常說理論滯后,批評缺席,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的一個大問題。但是理論怎麼能不滯后,批評怎麼能不缺席,我覺得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對理論的關注不夠。詩人寫了幾首詩,作家出了一本小說集,馬上就有評論。理論家弄了一輩子,沒人理。這個不公,不僅對理論家不公,也是批評理論滯后的一個重要問題。當然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理論家的研究,讀者面相當窄。但是,如果總不抓住它總結經驗,推出一些特別好的,樹立一個榜樣,那麼它就自生自滅了。所以,我想做這麼一點工作。我和有的老師半開玩笑說,你們研究黑格爾、研究馬克思,研究海德格爾,我這個教授研究不來,我就研究你們這些當代中國新時期的文藝理論家。我覺得這是有意義的工作,寫陸老師的文章就是其中的一篇,寫這種文章,大家還是能取得共識的。我寫陸貴山老師、吳元邁老師、馮憲光老師、陸梅林老師等人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下期要把我寫譚好哲老師的意識形態研究加入進去。陳飛龍主編給我發過兩篇,有人叫好。《文藝報》、《文藝理論與批評》、丁國旗同志、馬建輝同志,也叫好。在寫作當中,我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對研究對象不要都說好,要平視,而不要仰視,不要總說他的好,還要說他的不足,要一分為二。這樣說理論上沒錯,我也努力這樣做,也確實一分為二了,有些很有名氣的、大家都熟知的,也是當代的文論家,我都去盡量找他的不足,絞盡腦汁,就是一些名氣很大的人,我也找他些不足。陸貴山老師這兒我也企圖找不足,卻沒找到。實事求是講,就是這篇文章沒有寫缺點。后來,私下聽到一些對陸老師的微詞,說什麼人家提科學發展觀,你也來個科學發展觀﹔人家提先進文化,你也來個先進文化與文學,那是什麼學問啊?那有什麼價值、有什麼意思啊?我在一些學術會議上聽到這些話,我知道是在說誰,因為會議論文集有陸老師這方面的文章。這些文章我認真拜讀了,我覺得這正好說明陸老師的研究是貼近現實的,而不是從理論到理論,從概念到概念。為什麼說貼近現實?因為社會上有一股風,說馬列文論不行了、蘇修垮台了,中國共產黨就不該成立,應告別革命,從辛亥革命到1949都是消極意義,還不如讓清朝王朝保留著。這種議論,消解崇高。現在看一些文章、一些雜志,隨便就可以看到這些議論。我的一個總體思想是:不能因為推崇三突出,就連現在一些正確的東西也不敢去闡釋,不敢去弘揚,就消解正統意識形態,主張所謂自由獨立人格就要和政府對著干,這樣對國家、對人民有什麼好處啊?我覺得貼近現實正是陸老師的長處,所以我們還是應該貼近現實。另外還想補充一點,大家沒有說到的,就是感謝人民大學中文系和協辦單位辦了這麼一個會議,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我們要把做得好的人推出來,應該大力宣傳。這樣,我們的馬克思主義文論才能更好地得到弘揚。
孫文憲(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胸襟開闊 思想深遂 我講兩點。第一,我當年進入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是讀陸老師的書進入的,雖然沒有在陸老師門下聽過課、學習過,但確確實實是陸老師引上路的。那麼,在自己的這種學習、研究、教學的過程當中,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陸老師個人研究的特點,我覺得還可以把它放大一點,這不僅僅是陸老師個人研究的特點。一直以來有一個問題,就是從比較普遍的現象來看,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確實比較缺乏個性,這是應該承認的。特別是和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相比,我們缺乏自己的個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研究馬克思主義的視野過於狹窄,比如說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文論應該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整體聯系在一起,研究馬克思的文藝思想也應該面對當代不同的文藝思想。這兩點,我覺得在國內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學者當中,陸老師做到了,他是我們的一個榜樣。這個榜樣的意思不是說陸老師學術研究的特點隻局限在他個人特色的范圍,如果我們要進行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如果想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推向世界,那麼在這兩點上陸老師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馬克思主義文論能夠有中國的特色,真正能夠有中國的創造,就需要有這種眼光和學術視野。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陸老師確實是我們的榜樣。第二,也因為這個老師輩的原因,全國馬列文論學會最初是由人大、社科院外文所和我們華中師范大學三個學校發起的,后來,老一輩的老師們逐漸退休了,馬列文論學會的一般日常工作慢慢交到了我們這些人手裡。在做馬列文論學會的日常工作當中,我和陸老師有比較多的接觸,深有感觸。陸老師對馬列文論學會,對這個學會的方向,對這個學會的很多決定方向的一些東西,確實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我隻舉一個小例子,幾年以前,陸老師曾經寫過一份報告給中宣部、教育部,提出高校馬克思主義文論課程存在的問題,並且指出高校開始逐漸不重視馬克思主義文論,要求領導能夠關注這個問題。陸老師給我寄了個快件,說用我們學會的名義把它報上去,因為學會的公章在我手裡,需要蓋個章。這件事情使我很受感動,因為當時陸老師已經退休了,但他依然是關注這件事。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陸老師確實是關心、關注著全國整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教學,這種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