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新聞鏈接

陸貴山:半世紀耕耘 德高學厚 甘於奉獻 (19)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暨陸貴山教授學術生涯五十周年座談會發言選輯

  2011年12月26日09:55  來源:人民網

  馬龍潛(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

  信仰真摯 銳意創新



  能夠參加陸先生學術生涯50周年和文集出版座談會確實是一個很高興、很榮幸的事。上午的發言和剛才的發言,使我最感動的就是陸先生的講話。陸先生說,開這個會不是為了他個人,而是從學術史的角度,從人大文藝學學科發展的角度來考慮的。我很受感動,現在很少有人從這樣的角度考慮問題。從歷史的發展的角度來看。陸先生確實是和改革開放30年、建國60多年的學術發展息息相通的。那麼這種歷史的回顧今天怎麼來看,這是個很重要的事。比如人大的文藝學學科今天的狀況,山東大學文藝學學科今天的狀況,確確實實值得實事求是地回顧,去研究。可能有些同志不願意聽“邊緣化”的這些概念,其實要看這些概念怎麼來理解。陸先生的學術生涯經歷了這麼幾個大事,給我們許多啟示。馬克思主義不僅僅是被“邊緣化”,而是被打壓,這是很現實的,它研究上的壓力在歷史上是個現實的東西,那麼作為一個學者怎麼面對這個問題,特別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陸先生第一個值得我們肯定或者永遠景仰的就是越在這個時候他的立場就越堅定。我這些年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關注的比較多,每當有課題了、有錢了,大家蜂擁而上,但是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談論只是表面的,在實際中卻拋在一邊,甚至對它進行一些其他方面的說明,這個現象是存在的。比如談道德問題,表面上講要講加強道德建設,實際上大部分人在追求金錢、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極端享樂主義,當前中國大學的人才流動實際上是金錢在流動。那麼在這個問題上,建設馬克思主義是真的還是假的。表面上不說“邊緣化”,實際上卻打壓,這是什麼問題呢?這裡有一個真假的區別。陸先生是真真切切的信仰馬克思主義、捍衛馬克思主義,我們要學習陸先生的精神。這位老先生是不容易的,他的發言叫我們去記住歷史,叫我們永遠在歷史中吸取精神的教訓,這是我們開這個會的很重要的目的,而不是去頌揚老先生,說他怎麼怎麼好,我覺得這不是開這個會的目的。

  第二,陸先生是怎麼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他是怎樣治學的?我覺得有一條,消解馬克思主義有一個很重要的策略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本概念進行消解,陸先生的學術研究就是注重對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原理的研究,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本框架給我們的最常識性的東西。其實有很多馬克思主義的常識性的東西有很多人都不是很懂的,我同意剛才趙先生的觀點,陸先生的作品在今天看來是具有啟蒙性的作用。現在有多少人真正讀了《講話》,讀懂了《講話》?陸先生的研究思路是從基本原理入手,清理基本的概念、范疇,從強調理論研究的思辨性入手,所以讀他的文章是一種享受,在思辨中、邏輯當中去浸染、展開他的思想,現在很難讀到這樣的文章了。所以理論的“平面化”、“邊緣化”,都和我們不堅持理論的學科本體有關系,這個學科的特點不是去描述,而是要在事物的邏輯運動發展中揭示事物發展的規律,堅持基本理論是陸先生的一個特點。

  第三,陸先生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者,更是中國當代文藝理論、美學理論的領航者。每年的博士論文答辯,陸先生提出的問題都很尖銳,現在的學生很少重視基本理論了,基本的概念都很忽略,在網上粘貼。還有一點,陸先生是一個當代的教育家,他用他實實在在的研究穩定了、造就了一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隊伍,我們現在能堅守在這個崗位,能拿到課題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在這個隊伍中真正有俠肝義膽的就是陸貴山教授,他樂於幫助別人,沒有任何奢求。我曾經寄過一本小冊子給陸老師,他就寫了一篇書評發表在文藝報上,我並沒有請先生寫,這是先生對人的關懷的很細微的體現。作為一個教育家,首先要有教育家的胸懷,陸先生希望后學進步,願意奉獻,這就是一個學者的胸懷。

  最后說一下淵源關系。陸先生從2000年就擔任我們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的學術主任,這不是虛設的,我們報項目等事情都需要陸先生的審批,這是教育部的規定,陸先生在我們這裡,一分錢的報酬都不拿。我在中心管雜事,一直對先生行弟子禮,他扶持我、關心我。陸先生的胸懷是我學不來的,他有這麼高的成就,目前卻受到這樣的待遇,比竇娥還冤啊!要是我們啊,早就尥蹶子了。陸先生卻這麼承擔下來。這就是學者的胸懷,有擔當的精神。

  羅中起(遼寧大學文學院教授):

  啟蒙良師 為人楷模


  首先轉達我們遼寧大學王向峰教授對尊敬的陸貴山老師的問候,對陸老師學術生涯五十周年慶典活動的祝福!王向峰老師、陸貴山老師,還有馬龍潛老師,他們是方圓不出二十裡地的老鄉,王老師的問候和祝福也是家鄉人的。接下來說我的感想,因為和陸老師接觸的時間比較長了,我是在1974年跟著陸老師學習,時間長了,要說的話確實很多,爭取長話短說。

  我們好多人讀了陸老師的書,做了自己的學問,我感覺陸老師還有為人的一面。所以,讀陸老師的書是一面,咱們更需要的是讀陸老師這個人。就是讀書,還要讀人。陸老師把自己文學研究的標准定的很高,他自己概括了他的宏觀視域,歷史、辯証、綜合、創新,這方面我就不多說了。陸老師為人:低調。(我這麼概括不一定准確。)陸老師在做人上從來不張揚,這背后還隱藏著一個詞:踏實。我說說我的經歷。1974年,我跟著陸老師學習的時候是工農兵學員,我說三件事,都比較簡單。第一件事,那時候我們分成許多實踐性的小組,我跟陸老師半年多,不到一年。我們這個組按照當時整個所謂文藝的形勢,應該仿照戚本禹、王力、梁效,搞大批判。因為以我們的學識夠不上,做不了這個事情。陸老師很客觀地領著我們走了另一條路,干什麼呢?讀書。我讀書是跟陸老師學的,陸老師領著我們讀什麼呢,《反杜林論》。讀書要求很細,要逐章地讀,每周讀完一章,選出一個代表去講解,講解的好與壞,最后由陸老師再給我們指導。我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學會讀理論書的,因為以前我的個人興趣是搞創作,1973年,我在《遼寧報》十月一日的頭版上發過散文﹔1969年,我在農村搞過對口劇,還登台演出,受到縣革委會主任的接見。但是,最后我走上了理論的路,陸老師啟迪我讀書,就是這麼一個過程。再一件事,就是陸老師自己的寫作能力肯定是很強的,那個時候就很強,但是他領導我們的時候他不寫,讓我們寫,要完成一篇文章,如果他自己去做兩三天就能完成,但他讓我們去做,一做就半個月,他反復地給我們改,我現在還留著陸貴山老師給我修改過的稿子,上面有陸老師留下的墨跡,陸老師的字寫得非常漂亮,工筆小楷,與我們現在有時候看到陸老師帶著草書性的寫法不同,過去的那種工筆小楷,非常清秀、雋美,接近於茅盾的字,非常漂亮。再一個,就是大家強調他文章的辯証理性,實際上他的文章通常還有一種讓人喜歡的文採,這個可能要品一下才可以品出來。比如說,那時他指導我完成的一篇評論,改了十五遍,很辛苦,我不會寫啊!文章發表之后,同寢室的同學拿來讀,非常感慨,讀了第一句就說:好。我說這句話是陸老師寫的,這句話我模糊的印象是這樣的:“翻開楊柳短篇小說集《楊柳風》,彷佛正倚著楊柳,春風扑面而來。”同學們當時對這句話的感覺很好。陸老師在辯証理性這個話語表述上,他還是有文採的。再一個事情,就是在1974年的時候,我們都吃不飽啊,我在農村出來念大學,一度有一種欲望想退學回到農村去,我在那個地方還能吃飽,但是在學校卻吃不飽。陸老師知道我的苦衷,把我請到他家吃飯,他把飯端給我,說:“你吃吧,今天這些都歸你吃。你離開這桌,回去就吃不到這麼好的飯。”陸老師對晚輩、對學生的這種關心,我很感動。最后概括我發言的意思:陸老師是啟蒙良師,為人楷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