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新聞鏈接

陸貴山:半世紀耕耘 德高學厚 甘於奉獻 (14)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暨陸貴山教授學術生涯五十周年座談會發言選輯

  2011年12月26日09:55  來源:人民網

  王 杰(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學術成就與價值不亞於西馬大師甚至有所超越



  參加今天這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討暨陸貴山先生學術生涯五十周年並文集出版的座談會,我確實非常高興,很有收獲。聽了大家的發言,也聽了陸貴山先生非常激情的致辭,讓我想了很多。

  第一,我要代表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和《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編輯部,對陸貴山先生從教五十周年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陸貴山先生是我們上海交通大學的客座教授,也是《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編輯部的編委。其實陸貴山先生的學術道路非常不平凡,在這背后有很多感人的事跡,也有很多背景的情況。從我自己來講,《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這個刊物,辦到明年是十五周年,這十多年來非常不容易,但陸貴山先生一直給予我們大力支持。我們的刊物是在馬克思主義比較低潮的社會背景下編了十五年,非常不容易。在80年代甚至90年代,很有影響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的刊物,有一些陸續停刊了,我們刊物上關於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美學的稿量也在逐漸減少。在這種情況下,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刊物編好相當不容易。但是十五年來,我們每一期都有陸先生的稿子,這很不容易的。我們的刊物不是《文學評論》,又不是國際上有影響的刊物,甚至連cssci都不是,我們只是cssci的輯刊,在我們這樣的刊物發表文章有很多單位是不算工作量的。我們從86年開始一年出兩集,十五年已經出了20多集,陸先生都給予支持。這一事實足夠讓我們整個中國學界產生敬意!他還做了大量其他的支持工作,比如推薦他學生的稿子。所以,我的感激是非常真摯的。從個人來說,我在二十多年的學術成長過程當中,也是得到了陸先生很多的教誨,很多的支持,很多的提攜,所以在這種庄重的場合,我也是有很多話要說的。

  第二,陸先生從事學術活動的這五十年,在我看來是馬克思主義最為艱難的五十年。中間經歷了文革,從70年代新自由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的興起,包括前蘇聯的解體,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的近三十年,再往前推,中國經歷了文革,所以,這五十年對馬克思主義來說是非常嚴峻、非常艱難的。陸老師在馬克思主義最艱難的歷史情境中,能夠自始自終地堅持,而且姿態越來越昂揚,真的很不容易。從我自己來講,陸老師是對我影響最大的學者之一。我自己能夠不斷地在編《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經常編到絕境,經費來源缺乏,所在單位又不計入工作量,要把大家組織起來干,真的非常困難。有時候想不干了,但是陸老師這個精神不僅激勵和鼓舞了我,也激勵和鼓舞了很大一批人。正是因為有陸先生這樣的學者,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研究的水平其實並不低。關於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雖然也有各種各樣的議論,而從陸先生所作的學術研究來看,你把它做一個橫向比較的話——和國際上一些先生的學術研究比較,在這種歷史語境中,他的貢獻,他所作的努力,他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我覺得份量是不輕的。比如說西馬,最近幾年才去討論、才比較強調怎麼通過一定的方式,通過審美的方式去把握。但陸先生貫穿始終地強調這個最基本的精神。我很認同黨聖元先生所說,陸先生會留在學術史上的。

  第三,對陸先生的致辭,我非常感動。陸先生高興與憂慮並重的這種心態,我非常理解。他們這一代人努力了五十年,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展到這樣一個有著廣泛影響的一個學科和狀態,在今后怎麼進一步發展,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人民大學的文藝學學科在現有的基礎上如何再接再厲,再創輝煌,確實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衷心地祝願陸貴山先生在今后的學界中,能夠永葆他的學術青春,衷心祝願中國人民大學文藝學學科保持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特色,越辦越好,辦出更大的成就,成為我國文藝理論今后走向世界的、國際化的重要學術陣地。

  陳飛龍(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文藝理論研究所所長):

  良師教誨 受益終生


  昨天晚上我在書架翻到了1983年出的《美學演講集》這本書,當時想了很多。今天參加這個會議又在會議文件中看到了朱印海老師談論80年代初人大辦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講習班。我的思維一下子就拉到那個我也經歷的講習班的往事了。那時候我是走讀,每天騎著自行車從恭王府到人民大學。陸老師和周忠厚老師,都是我真正的老師,對我的教益特別大。從那以后我在單位一直跟陸梅林老師、程代熙老師主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編了十年,陸老師一直都賜稿支持這個叢刊,我也就一直拜讀著陸老師的文章。一路走到新時期,老一輩的老師們都陸續退休了。我到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工作后,2004年開始接手編《文藝理論與批評》雜志,真的特別感謝陸老師,至今他也是一直在幫助著我。在學術上,我和宋建林一起在做一個集體項目“中國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發展史”,也是一直請教陸貴山老師,三聯書店很快就要出這本書了。無論是科研項目還是具體工作,陸老師對我們一直都非常關心。對於我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確立,陸老師也給了我非常重要的理論教誨,我也是特別受益。我大學裡面學的是英語專業,畢業后在國外也工作了6年。但是在80年代初跟隨陸老師接觸馬克思主義后,我的世界觀人生觀真的變了一個樣,通過這三十年的學習和工作經歷,我自己都感覺到真正是受益終生。這是我的心裡話,陸老師的信仰是那麼堅定,每次開會碰到陸老師,他總是給我信心和力量。而且,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貫穿著我的一生,任何時候我都不會動搖,這都得益於陸貴山老師對我的教誨,使我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陸老師不光是有正面的理論思考,還有非常辯証的思維方式,這也是影響我一輩子的。我接這個刊物,接這個所是在意識形態斗爭最激烈的時候,無法與輝煌的過去相比。以前開會,都是王震、余秋裡、鄧力群、王任之等最高端的領導出席支持我們,那個時候確實不一樣。當我接手這一攤的時候,已經沒有這種背景了。我要特別感謝陸老師對我的教誨,使我學會用辯証的思維方式辦刊辦所。在具體的工作當中,比如開展“美學文藝學本體”的討論,這是個非常大的問題,是個根本性的問題,我們在《文藝理論與批評》上進行了一年的討論。開始時我不知道怎麼做才好,還沒有跟陸貴山老師匯報過,就是在開編輯部會議時,大家都定位為這是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美學內部的一場討論。此前做過關於審美意識形態的討論,我做得不是很到位。開展文藝學美學討論的時候,我就想起了陸貴山老師的教導,就是要辯証地看待這些討論,所以做得就比較好。我們請朱立元老師,請張玉能老師,各方面的人都來討論這個問題,認真地從學理上去討論,不是罵架式的、打架式的討論。所以貫穿在我的工作當中,一直都受益於陸老師多年對我的教誨。此外,我還特別學習陸老師對后人的扶持和培養。我印象特別深的一件事是在《文藝理論與批評》發了一年的“當代文藝思潮”專欄,這是陸老師給我的任務,做了一年,每一期發兩篇,一共發了14篇,都從理論的角度剖析當代文藝思潮,反響非常好,非常大。還有,陸貴山老師非常重視培養后人,非常重視培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這方面的學生,李舫、王磊都是他培養的很出色的學生。這也對我現在的工作有很大的促進和教育,我在陸老師的影響下,也重視培養年輕人,我們的刊物現在做青年文藝論壇,已經做到了第五期,專門請博士生、碩士生來做,讓他們自己做主持人、評議人、主講人,都是年輕的博士生和碩士生。我的目的就是要讓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后繼有人,培養年輕人迅速地成長起來,這主要是受陸老師影響的結果。陸老師一直很支持我們,他的很多博士生也在我們刊物發文章,支持我們。實事求是地說,我受陸老師教誨,讀陸老師的文章,三十多年了,確實是貫穿到我的工作當中,貫穿到我的思想靈魂當中了,其中當然包括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學科的建設。上一次陸貴山老師見到我們的時候說,我們可能處在一個堅守的階段,但堅守不是被動的,它也是需要力量的。我從10月9號起一直在外面開會,開那麼多會,沒有一次讓我特別感動。但這次聽了陸老師的講話,眼淚忍不住地在眼睛裡滾動,我非常感動!當陸老師講到為這個學科的建設半個世紀都在苦忠、苦戀、苦斗的時候,我的心情就控制不住地感動、激動,因為陸老師對這個學科建設奮斗不息,始終抱著那麼大的希望!在我年輕的時候,中國人民大學的文學學科真是陸老師和他的同伴嘔心瀝血一起建設的,那時的四個學科是多麼的棒啊!何洛老師、紀懷民老師,我們真是記憶猶新﹔周忠厚老師、陸貴山老師,真是一撥相當棒的老師。2007年,我對安徽師范大學謝昭新院長說,我們能不能把馬列文論會、西方文論會、古代文論會、外國文藝理論研究會四個領域的人弄在一塊開個會?能不能找到一個共同的話題?謝昭新院長說,好啊,我們可以做一做,試一試。於是開了一個“21世紀文論與和諧社會建設”的會,但平心而論,會上還是各講各的,四個學科打不通。而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這四塊在共和國建立以來做了多大的事情啊!陸老師自己在其中做出了那麼大貢獻,在全國有那麼大的影響,但陸老師很謙虛,他把自己放到這個集體當中,強調團體的力量和貢獻,這種高尚品格,真讓我們后輩感動,敬佩,受益終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