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鏈接
陸貴山:半世紀耕耘 德高學厚 甘於奉獻 (2)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暨陸貴山教授學術生涯五十周年座談會發言選輯
2011年12月26日09:55 來源:人民網
馬俊杰(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
德高學厚,甘於奉獻,創造性地從事文藝理論和文藝思潮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今天我們懷著十分喜悅的心情,齊聚一堂,以召開研討會的方式慶祝陸貴山教授從教五十周年並文集出版。首先,我謹代表中國人民大學並以我個人名義,向在教壇上辛勤耕耘五十周年和為我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德高學厚的陸貴山教授致敬!向蒞臨會議的各位領導和嘉賓,致以熱烈的歡迎並感謝。陸貴山教授從1961年開始在中國人民大學執教,1963年到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1986年晉升為教授,1992年被評為國家級專家,享受國家津貼,1993年被評定為文藝學博士生導師,1995年進入英國世界名人錄。陸貴山教授自強不息,奮發有為,激情活躍,半個世紀以來,堅持不懈,創造性地從事文藝理論和文藝思潮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是當代中國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和文學評論家,在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和中國文藝思潮研究領域有杰出建樹。他的宏觀、辯証、綜合、創新的學術思路,不僅使他取得了突出的學術成就,而且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影響。今天我們在這裡祝賀陸貴山教授從教五十周年,不僅為了表達對陸貴山教授的崇敬之情,更重要的是學習他的精神、品德,從中受到教育與激勵。我們要學習他那種勤奮治學、求真務實、科學研究的學風,謙虛謹慎、執著精深、甘於奉獻的品德,以此激勵后輩學人不斷做出基礎性、前瞻性和創造性的貢獻,為繁榮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再立新功。“莫道桑榆晚,紅霞正滿天”,我們衷心地祝願陸貴山教授南山不老,生命常青,祝願我們今天的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胡振民(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高尚的學術風范和精深的學術造詣,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要鞏固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學科。 眾所周知,中國人民大學是全國最著名的以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中國人民大學秉持立學為民、治學報國的辦學宗旨,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為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面旗幟。陸貴山教授是當代中國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和文藝評論家,他自196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並留校任教以來,從事文藝學的研究已歷經五十個春秋。五十年來,陸教授堅持不懈,並富有創造性地從事文藝理論和文藝思潮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美學、文藝理論、文藝思潮、文藝評論等方面都做出了驕人的業績。特別是在馬克思主義文藝學與中國當代文藝思潮的研究方面,更是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的《藝術真實論》、《審美主客體》、《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概論》、《馬克思主義與文藝思潮》、《中國當代文藝思潮》等多部學術專著,已經成為我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的基礎性文獻。他的宏觀、辯証、綜合、創新的學術理念,不僅使他取得了突出的學術成就,而且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陸教授不僅學識淵博,學貫中西,而且治學嚴謹,誨人不倦,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在他的教育和影響下,其眾多弟子勤勉砥礪,奮發有為,在我國文學藝術、社會科學、新聞出版、文化外交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業績,並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我認為,陸教授可謂著作等身、桃李滿天下。他高尚的學術風范和精深的學術造詣,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相信這次陸教授文集的出版和學術研討會,必將對廣大讀者和文藝理論研究者深入了解陸教授的文藝理論研究成果,進一步促進文學理論評論工作,必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我今天專程趕來參加人民大學專門為陸教授舉辦的這場活動,不但是因為中國人民大學一直是我向往的一所全國性重點大學,而且是因為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我曾先后擔任過中宣部副秘書長兼理論局局長、中央文明辦的專職副主任、中宣部副部長兼中央文明辦主任、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兼副主席,在近二十年的工作經歷中,我曾先后得到過袁寶華、李文海、紀寶成等中國人民大學的各位校長和羅國杰、鄭杭生、陸貴山等中國人民大學的多位著名教授,以及在座的張炯、顧海良、丁振海、李准等等我國社科界、教育界、新聞界、文藝界的知名專家學者的關心、支持和幫助,所以,我除了來祝賀之外,還想借此機會向人民大學的各位領導和在座的專家學者表示誠摯的謝意。另外,全國政協的教科文衛體委員會歷來與社科界、文藝界、教育界、新聞界有著密切的聯系,我也想借此機會,向大家表達一個心願,這就是,我願意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繼續與大家心手相連,一路同行,爭取為我國的教科文衛體事業的繁榮和發展盡一點綿薄之力,希望繼續得到大家的關心、支持和幫助。
大家都知道,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專門就文化的改革、發展進行深入研究並做出了重大決定,應該說,這不論是在我們黨還是國家的歷史上都是第一次,所以大家一致反映,這不僅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而且對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我參加了六中全會,深受教育。今天,我想談談與理論和社科有關的兩點。一點是六中全會決定就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問題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加強重點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另一點是說,要鞏固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並重,傳統學科和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並重,結合我國實際和時代特點,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我想,十七屆六中全會這些重要內容,或者說這些重要任務,既是全黨和我們整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也是我們每一位宣傳文化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神聖使命和光榮責任。我們應該攜起手來,共同努力,振奮精神,開拓前進,為完成我們神聖的使命和光榮的職責而鞠躬盡力,有所作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