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明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原書記):
我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杰出代表和領軍人物,是一面鮮活亮麗的旗幟。
陸老師是真正意義上的我的老師,因為三十二年前,我在人民大學專修班進修馬列文論的時候,主講老師就是陸貴山老師,還有在座的周忠厚老師和陳傳才老師,當時的系主任是紀懷民先生。從那以后,我就感覺到自己更加充實了,眼界也開闊了,底氣也壯了,當時的學生們也感覺到這一點。所以,我一生都感謝和銘記陸貴山老師的引導。
陸貴山老師在馬列文論和文藝學的研究和教學中,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建設和教材建設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更有卓越的建樹。他是我國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論的杰出代表和領軍人物,是一面鮮活亮麗的旗幟,陸貴山老師對於保持我們當代文藝學的良好生態、乃至健康的走勢和導向,都是不可或缺的支撐的元素。對於推進我國文藝學的建設和發展,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軍人物。
回憶三十二年前陸老師講課的音容笑貌,再回味陸老師這些年發表的著述和各種演講,我有三點感受:
第一,他忠實於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原創精神和本來教義,同時他又是扎根本土,與時俱進,從來不僵化、不褊狹。
第二,陸老師的著作,既有哲學的思辨色彩,又飽含文學的感覺,飽含時代元素和理性的力量。文學的本性是審美的、自由的,強壯的、擔當的,文學是時代生活的一個立法者和守夜人,作為文藝理論更應該直面真理。所以陸老師的講話、文章、著述,都是觀點鮮明、闡釋清楚、邏輯嚴謹、不晦澀、不玄虛,這是因為陸老師既有豐富的閱讀經驗,又能兼容百家﹔既有精深的理論修養,又扎根中國現實,立足本土經驗。
第三,陸老師力主建立和諧有序的文論和文化的生態結構。他對於中國文論的話語體系,也是兼容的姿態。他認為,當代西方文論的話語,對改造當代中國的話語體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陸老師也指出我們當前的學術界存在著盲目性,需要厘清和鑒別學理上的片面性。他對西方現代話語的魅力和局限都有清醒的認識,他說,目前我們國家仍在進行現代化,或這個現代化還沒有成熟,還沒有全面地實現,那麼,把西方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移植到我們這個環境,就有一種時空的錯位和土壤的差異。在這一點上,陸老師辨析得十分清楚。所以,他一直主張,文論的一體化原則、主體化原則和多樣性的原則,都應當得到同樣的尊重。
杜書瀛(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
學術研究的戰略眼光 陸貴山教授是我的老朋友,我們有患難之交。有一次我們到山東參加答辯,雖然都帶著手機,但是我不會用,太迂了,好像沒開機。他拿著我的車票,約定在車站集合,結果他在車站大門口,我到檢票口,一直等啊等啊,等到還有五分鐘就開車了,不走不行了,我就對檢票員說,我的那個同伴拿著我的車票,肯定是他已經進去了,你讓我進去吧,我是去參加答辯的,通融一下吧……而陸老師當時以為杜書瀛可能身體不好,可能病了,等不著,自己不能走,結果就沒有走,生生地在車站等我,而我卻在車上等他,怎麼也等不到。這就是我們的患難之交,可見我們的友誼。所以,陸老師的會,我肯定要來表示祝賀。對於陸老師的學術特點,我有兩點感想。第一,就是大家一再強調的:他的文章富有哲學性,哲學意味、哲學基礎特別濃厚。按照過去關於成分和出身的話來說,他個人成分是文藝學教授,家庭出身是哲學系,所以他的哲學基礎很厚。第二,陸貴山教授的學術研究具有戰略眼光,他在文藝學研究和美學研究上都是戰略家,我們這些人不過是在戰術上小打小鬧,寫文章格局小,眼光淺。陸老師不一樣,他一弄就是宏觀的、系統的,在我們《文學評論》發文章談得是幾個大的系統。
陸老師現在還是很年輕的,精神上、身體上都是,我覺得陸老師的學術活動現在剛剛開始,可以寫到九十歲以上。祝陸老師將來取得更大的學術成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