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新聞鏈接

陸貴山:半世紀耕耘 德高學厚 甘於奉獻 (10)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暨陸貴山教授學術生涯五十周年座談會發言選輯

  2011年12月26日09:55  來源:人民網

  黨聖元(中國社科院外文所書記):

  在治學和為人方面格局和境界非常大,歷史理性和宏觀意識非常高,開放性和包容性非常強,引領了一個時代,必將垂名文學理論批評史。



  非常感謝能參加這個活動,同時向陸老師從教五十周年及文集出版表示祝賀。同時也轉達我們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從事文藝學的同行們對陸老師的敬佩與祝賀。我標題式地談三點:第一點,陸老師是我的老師輩,而且在多年的交往中,一直維持著亦師亦友的關系。我覺得無論是治學還是為人,陸老師的格局和境界都非常大。第二點,他的學風和文風上都具有硬朗的特點。從他的文章和著作中,可以感覺到陸老師是一個歷史理性和宏觀意識都非常高的學者。第三點,他的思想觀念方面,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都非常強的總體印象。更具體地說,我覺得陸貴山老師,包括在座的吳元邁老師、杜書瀛老師等等這一輩學者,他們的文學理論批評活動成果都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文學研究歷史進程中產生的,同時也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的發展。他們的這些理論批評和研究活動代表了一個時代,甚至引領了一個時代。我個人深信,他們的研究成果已經進入了中國新時期文學理論批評的歷史,我相信,再過五百年,那時候研究文學理論批評的人再來讀這些著作,就像我現在讀蘇東坡的或者歐陽修的批評理論一樣,他們肯定是進入文學理論批評歷史的。

  我覺得,我們50后的這一批國內從事文學批評理論研究的學者,在自己的學術和成長過程中,都受到了包括陸老師在內的一大批文藝理論家的影響與支持。我自己從陸老師這裡獲得的教益,一是關於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當代形態化和中國化這方面的影響和啟發,第二是關於文學系統本質的思考的啟發,第三是文學理論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帶有本質特征的問題的闡發上和孜孜不倦的探討研究上,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另外,關於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如何回應和追蹤現實,增加現實感、理論聯系實際等方面,也給我們很大的啟發。當然,在治學精神方面就更不用說了。我舉一個例子,2009年時,陸貴山先生在《文學評論》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改了四稿,開頭的引子就改了兩遍,當時我做責編。這種精神、這種追求對我有很大影響,這種治學精神的影響十分巨大。我作為一個50后的從事文學理論研究的學者,一直受到陸貴山老師的影響。還要感謝陸貴山老師多年以來對我工作的支持,我在《文學評論》做理論版編輯有好幾年時間,從新世紀以來,陸老師的幾篇關於文學理論的大的宏觀的非常富有學理的研究都是在《文學評論》上發的,這些文章發表以后,都受到了社科院期刊資料審讀組的肯定和表揚。這不僅支持了我個人的工作,也是《文學評論》的榮譽,我一直心存感激之情。最后表達一點,陸貴山先生現在身體狀況非常好,雖然已經退休,但是筆耕不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工作著,我希望陸貴山先生永葆學術青春,對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發展能提供自己更好的更大的一種智慧性思想!

  高建平(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副所長):

  當代中國的大師之道


  非常高興能參加今天這個盛會。首先代表我們文學所、陸建德所長、劉躍進書記向會議召開,向陸貴山老師學術生涯五十周年和文集出版表示非常衷心的祝賀。我們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和人民大學文學院有著非常深厚的關系,從建國始的共和國文學理論的整個發展歷程來看,人大和社科院文學所一直有非常密切的同盟合作關系。在我們這一代人中,應該把這種友好的關系、合作的關系繼續下去。我是一個晚輩,今天是來學習的。陸老師的書和文章對我們的學術發展有很深的影響。有一個問題讓我一直困惑:為什麼現在中國沒有大家?大家不是古人就是外國人,西方出了很多大家,比如法國成群成群的出大家,美國也出現了很多大家。本來我們做的這個學問要講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怎麼理解?我們常常說“學術”,要有學問,要學術,好像讀了古書,讀了很多版本的很多善本的書就叫學術,讀了西方很多的書,會幾種外文就叫學術,當然這些非常重要,要讀很多古書,要讀外文書,要會外文,盡可能多地讀和掌握。我們要繼承傳統,睜開眼睛看世界,要知道這一切。但是,不能厚古薄今、厚西薄中。其實,我覺得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學問就是當代的學問,活生生的學問,正在進行的、生活中所需要的學問。我們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變成了古是體、今是用,洋是體、中是用,體是學問,用只是這個學問的一種使用而已。其實,我覺得,當代中國這種經由現在的中國人原創性地形成的一種思想就是一種學問,而且是我們當代最重要的學問。我們為什麼說我們當代沒有大家?實際上,這是一個評價體系的問題和做學問的一個方式的問題。我們讀古人的書,讀西方人的書,其實我們也讀當代中國人的書,讀我們前輩學者的書,讀陸老師的書,讀在座的很多前輩們的書,通過互相閱讀和互相理解來發展自己的思想。實際上,任何一個時代的思想要發展都需要一種爭論性的語境。張炯老師說得非常好,我們現在有很多很多很好的一些爭論,把爭論發展下去,就會成為大學問,就會使我們的后輩們看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思想方面實際上是有很多很多大師的,要逐漸地在爭論性的語境中把這種思想闡發出來。馬克思說,任何一種思想都是在一種特定的思想資料提供的基礎中發展的,這種發展、這種爭論形成一種思想發展的繼承性,這是我們中國的大師之道。我們現在很多前輩學者們有很多重要的一些思想,我們要認真地去讀,認真地學習,慢慢地我們就可以理解他們的深刻意義。

  在當代語境中研究馬克思主義,這是陸老師對中國的主要貢獻,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再說一個國外的,我在美國參加了一個會,會上有一個學者突然講了這麼一個話題。這個學者叫卡羅爾,他有本書叫《超越美學》,我譯成中文,商務印書館出版,在國內有很大的影響。一個純粹西方的受分析美學和實用主義影響的卡羅爾的這個發言,講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美學對於怎樣糾正英美傳統的美學的缺陷。他整個發言說,英美美學的形成、英美美學從一個無功利的傳統到馬克思主義美學之間的這個缺陷,實際上他們也是很重視的。有一個現代語境中的對話,也許我們也能找到很多一致的地方。他的那篇發言很好,我看看是否有可能把它翻譯成中文,再找個地方把它發表。實際上發展馬克思主義美學,當然首先是對於中國,對於當代中國是很重要的。同時,也是我們的思想,也具有一種世界的意義。在國外有很多的學者也非常關注。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現代化、中國化,它不僅僅是用,而且是一種體,它能夠成為一種學問,應該把它看成這是一種具有學術性的、具有思想性的、具有原創性的一種學問方式。我過去讀了陸老師很多文章,對我們的《文學評論》也有很多的支持,我們都期待著陸老師寫更多的文章,永葆學術青春,正如杜老師說的——剛剛開始,以前的成就非常高了,但可以更上一層樓,寫出更好的作品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