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海:馬克思實際上也講到過合作社的問題。他認為,股份制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消極的揚棄,工人合作工廠或合作社是積極的揚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股份制雖然已經有了局部的生產資料共同所有的性質,但它建立的目的不是要消滅私有制,而是要得到更多的利潤,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工人合作社則是工人自覺聯合起來建立的具有局部的生產資料共同所有性質的生產組織,其目的是為了互幫互助,共同發展,而不是為了剝削他人。
所以,我不太贊同把股份制等同於公有制的觀點。馬克思曾經講過,股份制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邁向新的生產方式的過渡點,是公有制的萌芽,但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公有制。過去,我們對這個問題研究不夠,把股份制當作資本主義性質的東西,所以,在股份制改造中遇到了很大阻力。今天,大家越來越認識到股份制是一種帶有一定公有制性質的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可以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更應當有,但如果把它看作完全意義上的公有制,走向另一個極端,也是不對的。完全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實現是一個過程,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結果。資本主義內部可以產生公有制的因素,並可以一步步壯大,逐步接近社會主義公有制,但還不等於公有制。隻有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完全意義上的公有制才有可能形成。實踐証明,像中國這樣原來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即使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也不可能建立起完全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公有制,而隻能夠通過局部公有制向完全意義的公有制逐步過渡。過去我們認為建立公有制可以用人為的方式即通過消滅私有制來實現,今天看來這種理解是不正確的。進一步講,完全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是指整個社會制度的公有制性質,不是指局部的,更不是指某個股份公司的生產資料共同佔有性質。認清這一點十分重要。例如最近的經濟危機問題,這次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有人認為是公司治理出現了問題,這完全是西方的解釋,持這種觀點的人不懂得馬克思主義,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本。馬克思早就講得很清楚了,這是一個社會制度問題,甚至是整個世界的制度問題,說到底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的結果,是兩極分化造成的。1998年的金融風暴到今天正好10年,這也証實了馬克思對經濟危機的預言,即10年左右就會產生一次。那為什麼過去不是10年出現,而是更長時間出現危機呢?這是因為從1929年起,西方運用了凱恩斯主義,即採用了政府干預政策,減緩了經濟危機爆發的次數。這更加証明了經濟危機的爆發是社會制度問題。那麼,馬克思講的公有制是什麼,將來會怎樣發展呢?錦芳講要從馬克思的文本中解讀,這是一個好方法,但還不夠,隻採用這個方法解讀可能找不出答案,馬克思也沒有給出具體的解答,他只是按照當時的實際和邏輯推理得出了一些結論,認為將來的制度應當是對現有制度的揚棄,是比資本主義更高級的制度。我理解,將來在股份制基礎上如果能夠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就有可能逐漸實現自由人的聯合,逐漸接近完全意義上的公有制。在中國是這樣,就其他國家來說,從總趨勢上看,也是如此。社會主義是人類發展的總目標。這次中國之所以能夠較好地應對金融危機,主要是政府控制得比較好。因此,股份制的發展會趨向於社會主義,趨向於社會公平,但不會自發地達到完全公平,變成公有制,還需要代表整體利益的國家從總體上調節。總之,馬克思講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不應當被理解為股份制的簡單加和,它的最高標准是按需分配,因此,它的完全實現還需要很長時間,而且需要國家調節。正如新加坡學者鄭永年所說,通過這次金融危機,美國如果搞社會主義,歐洲如果更加社會主義化,不會使人驚訝的。
![]() |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