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吉富:就文章本身來說,我有兩點評價。首先,是否應將“個人所有制”定位得再具體一些,即馬克思在什麼意義上對個人所有制是肯定的,在什麼意義上是持批判態度的。李老師得出的結論我是有所懷疑的。其次,這篇文章的針對性非常強,是針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要問題的。可以說,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是建國后中國共產黨人以及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一直在反思的一個基本問題,而對上述問題反思的水平和科學性的程度,直接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先進性和科學性程度。李老師的論文對何謂公有制的問題作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是晚輩深為敬佩的。
從剛才討論的情況看,我認為,有必要把國有制與公有制的關系界定一下。國有制未必就是公有制。國家資本主義在列寧時代就談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制在什麼意義上就是公有制,這說不清楚。即使國有制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看作是公有制,但這種公有制也是公有制諸多形式中的一種不完備的形式,同時也是公有制發展階段中的初級階段。深入研究現階段我國國有制經濟,提升其公有性即人民性和公共性的水平,是擺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
就我更進一步的啟發來說,我想談兩點。第一,我們是否能從個人所有制的角度來透視人類歷史。從個人所有制的角度來理解人類歷史,我認為大體上可以把原始社會以后的人類歷史劃分為四大階段:以個人勞動為基礎的個體所有制階段,以佔有他人勞動為基礎的個體所有制階段,以佔有他人勞動為基礎的個體共同所有制階段,以共同勞動為基礎的新型個體所有制階段。這樣來理解的話,是否可以為我們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以及馬克思的社會形態理論提供一點新的思路呢?我認為大體上是可以的,當然,這樣可能對歷史作了簡化的理解,但這種簡化同時可能是抓住了歷史本質的典型化理解。這種理解抓住了人、人與人及其他們與勞動資料的關系這個線索,有助於把人類歷史切實理解為人的實踐活動的歷史和人的發展的歷史。從這種理解出發,第三階段可能與資本主義的股份制階段相似,第四階段可能就是馬克思設想的公有制。
第二,關於真正的個人所有制的實現形式。我理解馬克思的設想是,未來整個社會已經形成了一個協作系統。這是一種理想狀態,也是一種極限狀態。實現這個理想狀態不容易,一定會有許多中介形式和發展階段。例如我們可以在小范圍內實現馬克思說的個人所有,然后再推向整個國家,最后再推向整個人類。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對剛從資本主義社會產生出來的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的論述,我認為也顯得太抽象,我們還有必要認真研究其實現形式,將抽象的描述進一步具體化。
![]() |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