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文章選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自覺:關鍵是要有"中國氣派" (6)

  2011年05月13日13:52  來源:北京日報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自覺:關鍵是要有"中國氣派" (6)

市場經濟要有心靈憩息的家園

國防大學教育長、教授 夏興有



  當代中國人的精神生活的狀況怎麼樣呢?他們在追求物質生活富裕的同時是否應該更加重視追求豐富而又高品質的精神生活呢?這是我們在討論建設共有精神家園時不可回避的問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精神生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市場經濟與文化價值雖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一致性,但市場經濟與文化價值的矛盾也是顯而易見的。市場的最高原則是利益最大化,文化則以真、善、美為最高價值和原則﹔市場經濟活動關心的是個人的、團體的、局部的、世俗的利益,文化則從其終極意義上把人類基本生存狀態作為自身的最高關注對象並建構人類的基本價值﹔市場的規則、制度、法律設施只是最低限度地保証每個人面對市場所劃定的空間界限及道路規則不犯規、不逾矩,而文化則要給社會中的每個人提供心靈停泊的家園、確立人類的安身立命之所。因此,如何實現文化最高價值取向與市場的最高價值取向的平衡,是一個健全社會面臨的重大課題。在當代西方,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指出,物質消費與個人幸福之間的關系是微乎其微的,享受物質財富的數量並不與人的幸福完全成正比,在佔有和消費財富方面,“更多並不意味著更好”,相反,人們應將對生活幸福的追求轉向社會關系和閑暇方面。這從一個側面提示我們,在社會現代化背景下,提升人的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將在更大程度上要通過改善精神生活來實現。

【1】 【2】 【3】 【4】 【5】 【6】 【7】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