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文章選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自覺:關鍵是要有"中國氣派" (3)

  2011年05月13日13:52  來源:北京日報

既要反對文化虛無,也要防止文化復古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陳先達



  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中,應該防止兩種錯誤傾向,既要反對文化虛無主義,也要防止文化復古主義。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推翻舊制度和改造舊文化的革命,因而在對待傳統文化問題上,如果沒有正確態度很容易犯否定傳統的錯誤。這是一種文化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極力夸大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矛盾,認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兩存,隻能一方吃掉一方。“文革”中所謂破“四舊”,既傷害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又極大敗壞了馬克思主義的威信,這是一個永遠不應忘記的教訓。但我們也要防止文化復古主義。特別是在倡導民族文化復興,批判和糾正文化大革命“左”的錯誤后,又容易走向另一面。因為民族文化復興與文化復古,龍魚相混,不容易厘清,因而復古主義思潮可能沉渣泛起,這更值得注意。

  重視傳統文化不能與無條件地推行尊孔讀經等同。我們應該全面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不能把重視中國傳統文化變為獨尊儒術,以為儒學經典中句句是真理,是永遠不變的天道、常道,落入“天不變,道亦不變”的理論陷阱。傳統文化終究是古代文化,我們立足於當代,以當代人的觀點重新詮釋傳統文化,必須對傳統文化進行合理的吸收和進行現代性轉化,它表達的是現代人的眼光和觀點,而不能把當代人的理解全部挂在古人名下,甚至為明顯的錯誤觀點辯解,極力拔高和加以粉飾。這不是對待傳統文化的馬克思主義態度。如果在傳統文化中一切都至矣,盡矣,不可復加矣,真理盡在其中,那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結合就會變為一句無的放矢的空話。

  在如何對待傳統文化中,還有一點至關重要,即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文化不能等同。中國文化包括傳統文化也包括當代中國文化。就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關系來說,馬克思主義來自西方,它與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關系的性質﹔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不同,它就是中國文化,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指導思想和核心。在當代,我們強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的根本目的,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造當代中國先進文化,而不是走當代某些新儒家所提倡的復興儒學,以尊孔讀經取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文化保守主義道路。不管某些論者如何排斥馬克思主義,認為儒家學說自身依然充滿活力,通過“返本開新”就能自我更新,歷史証明這條路走不通。如果就儒解儒,根本排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那還是歷史注經道路的當代翻版。在儒家原有的理論的解釋框架內止步不前,脫離當代世界、脫離當代中國,那隻能是返本,不可能真正開新。我們重視儒家學說,因為它是文化遺產,其中包含許多寶貴思想財富。但當代中國不可能重新恢復儒家在意識形態中的主導地位。建立與發展與其經濟基礎相適應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以西方優秀文化為營養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才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正確走向。
【1】 【2】 【3】 【4】 【5】 【6】 【7】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