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文章選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自覺:關鍵是要有"中國氣派" (4)

  2011年05月13日13:52  來源:北京日報

一定要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

中央黨校教授 許全興



  中國傳統文化既有精華、優良傳統,也有糟粕、不良傳統,而事實上精華與糟粕、優良傳統與不良傳統往往交錯在一起,往往是一個問題的兩面。提倡天下為公、公而忘私、國而忘家,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美德,永遠需要繼承和發揚。但另一方面,它又有忽視、以至抹殺了個人利益、個性自由的明顯缺陷。中國古代以德治國,重視道德教化的作用,但又包含明顯的片面性,輕視物質利益,以人治代替法治。中國傳統優良道德要繼承和弘揚,但它畢竟是農業社會、專制制度下的道德,而非現代社會的道德,因而不可盲目全盤肯定。中國沒有經歷發達資本主義階段,幾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基礎沒有經過資本主義鐵犁的翻耕。因此,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反對封建舊文化中消極因素將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對此不能低估。專制主義、家長制、一言堂、官貴民賤、官本位、等級制、無個性自由、崇古尊聖、注經解經、因循守舊等等封建的壞傳統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均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著。在國學熱、尊孔熱的今天,在大力提倡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珍貴遺產的時候,我們應有一個冷靜的清醒的頭腦,避免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避免崇古尊聖習慣勢力的復起。在提倡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時,一定要十分警惕中國傳統文化消極因素的滲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我們的前人不僅沒有為我們准備好搞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而且也沒有為我們准備好必要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國隻有封建專制的傳統,而無民主自由的傳統。這是當代中國國情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按照馬克思的設想,在像中國這樣沒有經過發達資本主義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充分吸取“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成果”。社會主義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既是同資本主義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根本相對立的,又是在借鑒資本主義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我們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必須面向世界,大膽吸取世界文明成果,在中國化的同時做到時代化、大眾化。
【1】 【2】 【3】 【4】 【5】 【6】 【7】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