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本辦概況
政策制度
通知公告
基金管理
基金專刊
成果集萃
資助期刊
高端智庫
社團工作
資料下載
+
最新成果集萃
信息時代認識論研究的新走向
[2016-12-08 08:41]
現實主義:文學思潮抑或創作傾向
[2016-12-07 08:24]
中國對拉美大國的外交戰略邏輯
[2016-12-02 10:22]
紐約市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經驗與啟示
[2016-12-02 09:46]
文化外交:歷史、現實的審視與思考
[2016-11-29 08:17]
振興經濟需營造企業發展環境
[2016-11-28 08:36]
宋詩與宋史
[2016-11-25 08:52]
別出機杼耳目一新
[2016-11-25 08:52]
推進城鎮化不可丟了“精神”
[2016-11-25 08:47]
東亞朱子學研究的新課題
[2016-11-23 13:42]
中國藝術史研究亟待回歸中國歷史本身
[2016-11-16 11:05]
俄羅斯小說的新景觀
[2016-11-16 10:07]
中國藝術史研究亟待回歸中國歷史本身
[2016-11-16 09:45]
大數據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變革與創新
[2016-11-16 09:44]
藝術贊助研究的當代轉向
[2016-11-14 08:50]
拓展文化“走出去”的翻譯傳播機制研究
[2016-11-14 08:48]
姚新中:當代中國哲學的返本與開新
[2016-11-10 13:49]
《論語》與孔子之道再認識
[2016-10-26 14:47]
隴右文學的歷史流變與發展
[2016-10-26 14:46]
攬巴蜀文明 興現代蜀學 ——《巴蜀全書》編纂六年小記
[2016-10-18 10:56]
經濟新常態下文化產業發展思路
[2016-10-17 16:14]
互聯網時代與中華音樂走出去
[2016-10-17 16:13]
謝柏梁:2015年我國戲曲發展態勢簡述
[2016-10-17 16:12]
中國近代留學生經濟思想史研究的力作
[2016-10-14 16:12]
溯流探源 經世濟民 開物成務 ——2015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綜述
[2016-10-08 15:53]
找尋明代戲曲散逸的文本碎片
[2016-10-08 15:52]
《鄂倫春族口述家族史》簡介
[2016-09-22 15:30]
王忻:認知·偏誤·對比——理論與方法的有機融合
[2016-09-19 15:53]
馬小兵:日語復合助詞研究值得期待
[2016-09-19 15:51]
利用地方性知識“深描”學術史
[2016-09-08 08:32]
黑水城契約:我國古代契約的重要組成
[2016-09-08 08:31]
潘捷軍:中國方志館 記錄歷史 傳承文明
[2016-08-30 16:38]
忠孝仁義與漢代法制的建構
[2016-08-29 11:13]
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統一戰線方式的歷史演進
[2016-08-29 11:12]
千秋南海誰與評說
[2016-08-29 11:12]
奧地利馬克思主義:源流、學理與實踐
[2016-08-17 09:53]
通向行政現代化的普魯士模式
[2016-08-16 09:08]
中國文化消費的主體性構建及時代價值
[2016-08-11 08:46]
文化生產力:人類新文明轉化的力量
[2016-08-11 08:38]
以五個結合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2016-08-11 08:35]
上一頁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頁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主管主辦: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
©1999-2019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51030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