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鄂倫春族口述家族史》簡介

吳亞芝2016年09月22日15:30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批准號:11BMZ023) 

本書由作者自傳、前言、口述家族史、附錄和進一步的研究(代后記)組成,配有一百二十多張圖片。全書70萬字,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45位老人講述的家族歷史,另一部分是作者加入的點評和研究。

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一、對鄂倫春民族傳統文化的一次全面搶救

游獵時期(定居以前)出生的鄂倫春族老人全國不足百人。本書45位講述者都是定居以前出生的,他們中間又有12人故去,還有幾位老人的身體狀況已經無法與人正常交流。所以,本書的部分篇章已經成為絕筆。這些老人們所講述的那些真實的故事中,涉及到鄂倫春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生存環境、社會形態、生產方式、生活習俗、人生及社會禮俗、宗教信仰、文化藝術、醫藥甚至醫馬病等等,無不包容其中。他們的講述有的是從長輩那裡聽來的,有的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一般都是從爺爺或者是父親那一輩兒講起,一直講到子女的現狀,時間跨度比較大,因此這些故事當中還蘊含了鄂倫春族社會變遷的過程。

二、帶有全民族性質的口述家族史

口述史是關於人們過去生活的詢問和調查,包含著對他們口頭故事的記錄,這種形式在我國古已有之。就鄂倫春族而言,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鄂倫春族社會歷史調查》中就有相當篇幅的口述內容,並且涉及鄂倫春族社會歷史的方方面面,但是帶有家族故事的口述史目前還沒有見到面世的作品,而具有全民族性質的口述家族史不僅鄂倫春族沒有,我國其他民族乃至世界各民族中也不多見。本項目的口述者來自全國各地,具有全民族性質。

三、帶有研究性質的口述家族史

口述史是關於人們生活的詢問和調查,包含著對他們口頭故事的記錄。口述憑証和口述史料的最大特點是全面、完整和生動,因而具有較強的資料互補性和靈活性。通過這些史料,不僅能夠讓人們“看”到歷史,而且能夠“聽”到“活生生的歷史”。口述史所敘述的那種獨特的社會生活和生存方式,是其他研究所不能替代的,尤其是像咱們鄂倫春這樣沒有文字的民族,僅僅依靠有限的文字史料和實物資料來研究他們的歷史和文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充分的口述史料作為補充。

但是,口述史是憑借記憶所講述的歷史,難免會出現一些記憶誤差,也不可避免的會加進一些講述者的主觀因素,因此也就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總會有一些不太客觀的地方和不確定性,甚至因為講述者的主觀色彩導致個別隱瞞或夸大事實的現象。帶有研究性質的口述史,就是要求研究者以考証口述資料的真偽、探索口述資料背后透露出來的民族及文化內涵為目的。換句話說就是口述資料與文獻史料相互印証,從而真實地再現歷史的本來面目。

就口述史研究而言,口述憑証的搜集是整個研究工作的基礎,訪談是手段,整理則是深化研究的過程。大多數講述者對民俗事項都能夠講得很清楚,但究其原因則沒有幾人能說清楚,也就是說他們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也怪不得他們,祖宗留下的規矩他們跟著做就是了。而研究者則必須要探究“所以然”。因此,在他們講述的民俗事項后面根據前人留下的研究史料和個人的研究體會相應地加入大量點評以加深研究力度,讓讀者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四、探求被訪者的心理歷程

對研究者而言,在訪談的過程中不但要關注受訪者講了什麼,還要關注他們是怎樣講的,為什麼要那樣講。每一部家族史的故事性都很強,不能因此而忽略了講述者的心理活動。比如黑龍江省遜克縣新鄂鄂倫春民族鄉的莫寶鳳老人(已故)親歷過游獵生活,她講述的家族故事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為了躲避滔天的洪水全家人乘坐木筏向山上轉移時爺爺的神經病發作,為了全家人的生命安危,他們迫不得已將爺爺沉了河,結果他們家族的男人一個接一個的橫死。老人說“雖然是沒有辦法,但老莫家畢竟是干了傷天害理的事,這是‘恩都力’對我們老莫家的懲罰。”這樣的故事不僅反映了當時鄂倫春人生活的艱難困苦,也體現出講述者的人生價值觀。

五、各流域風俗習慣比較

鄂倫春族人口少——全國總人口不足1萬,居住又相對比較集中——全部聚居區都集中在大、小興安嶺,加之前人研究當中有一些又缺乏指示性的總結,所以給人一種錯覺,以為所有鄂倫春族的各種風俗習慣都是一致的。其實不然,諸如生育習俗、喪葬習俗、交通工具等等,包括語言,還是有很大的差異,比如生育習俗,鄂倫春自治旗的人都說男人不能進“雅塔柱”(產房),也就是不能接近產婦,丈夫把飯做好后需要裝到樺皮桶裡用木棍挑著遞進產房。而黑龍江省遜克縣新鄂鄉的莫寶鳳老人卻說“咱們這邊可沒有那樣的,沒聽說過。”所以,我在這本書中加了各流域風俗的比較研究。

六、糾正過去研究成果中的偏差

以往的研究資料中有個別研究者由於未作深入探究或者想當然,出現了一些與實際不符的記載,比如有的研究資料中說因為怕觸犯火神產房內不允許生火,就此問題筆者向林杰和格爾巴杰老人詢問時他們異口同聲的說:“胡說八道,找死呢?大冬天不生火不凍死啦!”類似的研究偏差必須予以糾正。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