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別出機杼耳目一新

——讀《區域協調發展中政府與市場的作用》有感

李京文2016年11月25日08:52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別出機杼耳目一新

  【成果選介】

  寧波大學鐘昌標教授的新著《區域協調發展中政府與市場的作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2015年度入選成果),針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本書十四章,構建了一個公平與效率的理論分析框架,探討在新常態下區域協調發展的邏輯機制和實現機制。在拓寬公平與效率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對中國區域發展政策的觀察與反思,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區域公平與效率的分析,研究了區域協調發展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機制,提出中國區域經濟實現公平與效率統一、政府和市場共同發力的路徑和政策主張。

  著作從“公平與效率”“政府與市場”兩個新穎的視角切入,而且很好地把兩個視角有機融合起來。“效率與公平”是人類經濟生活中的一對基本矛盾。由於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效率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目標,而經濟主體在社會生產中的起點、機會、過程和結果的公平,也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目標,因此,探究這兩大目標之間的內在關聯和制度安排,就成為諸多經濟學派別解答不盡的兩難選擇。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二者既有對立又統一。一般地說,追求公平往往要犧牲效率,而追求效率又往往要犧牲公平,似乎效率和公平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確,“魚”和“熊掌”(效率和公平)兼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經濟學理論多以優化效率為基礎,優化“公平”的很少,而把二者都考慮進來的更少。毋庸置疑,理論滯后與制度創新不足是阻礙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兩個主要因子。所以,鐘昌標教授把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引入到公平和效率的分析框架,整合區域經濟學與公平效率理論,建立了一個新的分析視角﹔把公平效率概念引入到區域協調發展的理論框架中,而且將其從國家層面擴展到了區域層面﹔拓展了效率的內涵,把它拓展到非經濟層面,並區分了短期效率與長期效率,強調如果隻重視短期效率會失去長期效率﹔通過把效率與公平落到地區層面,拓展了效率與公平在宏觀層面政策的可操作性。

  本書提出了不少新觀點。比如,對區域協調發展的概念作出了新穎的解釋。提出區域協調發展並非片面追求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增長,也不是單純為了縮小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提出區域經濟發展階段和區域協調發展階段具有耦合性﹔把區域協調發展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階段,認為未來一定時期內我國仍處於社會經濟的轉型期,必然伴隨著深刻的、巨大的社會制度變革,隻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在各個區域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全國絕大多數人才能享受現代文明和科技進步帶來的福音。

  又比如,本書提出不管採取何種調控措施和解決方法,地區差距隻能相對解決,而不能絕對解決和完全解決的觀點。由此推演出我們的政策目標和調控任務就是把區域差距縮小到一定程度內。對於我國這樣一個國土面積廣袤、發展差異巨大的國家,區域之間經濟發展的差距在短期內難以縮小,但為各地區居民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則是有可能、有條件實現的。通過為各地區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有利於為勞動力的區際流動創造條件,這是按照市場經濟方式縮小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的有效手段。如果把宏觀政策調整僅僅定位於縮小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即使短期得到緩和,長期看還將逆轉。

  再如,本書提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不僅需要政府切實落地的宏觀政策,更需要在完善市場機制上下功夫。要實現“公平”和“效率”兼顧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政府可以通過區域規劃管理、宏觀政策調整來實現。同時,需要進一步明確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特征經濟體,其引人注目的資源優勢以及巨大的國內市場,決定了其經濟發展軌跡的獨特性,比如,可以組織力量完成小國難以期冀的大事,可以在一國范圍內實現幾乎所有產業的規模經濟,可以抵御較大的各種災害,等等。但是,大國經濟由於區位、地理、資源條件、歷史發展水平的不同,加上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且分布不均,各個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和速度必然存在差距,這在大國經濟的發展初期尤為突出。因此,區域經濟之間如何協調發展以及各區域內部經濟如何發展,是大國經濟的一根“軟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說,中國區域協調問題特別值得關注,而對該問題關心的人不妨從《區域協調發展中政府與市場的作用》中體味一番。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