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文章選登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會科學普及應持有的理念 (4)

  2011年05月13日13:38  來源:天津日報

  

  善用對話交流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既是普及者向廣大人民群眾、被普及者傳播、普及科學理論的過程,也是普及者與被普及者、專家與大眾、說者與聽者之間的對話,是一種平等溝通的關系。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在方式方法方面可能有著多樣的選擇,但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應該善於採取對話交流的方式。特別是對於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普及,更要重視宣傳、普及內容和形式的親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力戒冷冰冰的說教、空洞而缺乏魅力的套話,努力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親切感人的魅力,使廣大人民群眾樂於學、想弄懂、真心信、迫切用。那種高高在上的“訓導者”的方式,與人民群眾保持距離,甚至看不起人民群眾的態度都是不可取的。

  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中確立對話交流的理念,是總結多年來我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結論,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增強大眾化和社科普及工作實際效果的必然要求。它要求大眾化和普及工作者要情系人民群眾,深入人民群眾的工作和生活實際,多了解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語言,多了解群眾身邊發生的事例,善於總結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學習中積累的豐富的經驗,把科學理論與這些生動豐富的經驗緊密結合,說老百姓容易理解、愛聽的話﹔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內化為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提升人民群眾的認識水平。同時,善於對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形成的豐富的、好的實踐經驗進行升華、總結,化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宣傳、普及中生動的素材,實現雙向關照。努力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宣傳普及擁有深厚的現實群眾基礎,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同時成為總結廣大人民群眾實踐經驗的過程,使廣大人民群眾感知到其自身已投身於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人民群眾中的一個個人,作為實踐的個體已經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做出了個體的實踐努力,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就屬於廣大人民群眾,就屬於每個當代中國人民群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不是外在於人民群眾的,而是本身就屬於人民群眾的。這樣,也就能更好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社科普及也是如此,普及者要設身處地地為人民群眾著想,關心群眾迫切需要了解的理論知識,結合群眾的生產生活經驗,普及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找到普及的理論知識與人民群眾已有經驗之間的內在聯系,努力做到通俗易懂、親切感人、深受群眾歡迎。

【1】 【2】 【3】 【4】 【5】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