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強化服務社會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既是針對大眾個體的普及、宣傳、教育活動,也是指向社會整體的文明風尚、和諧氛圍、共同理想等等的塑造過程。當然,民眾個體與社會整體本身就是緊密相連的,人的社會關系的總和就構成社會。但社會整體利益仍是客觀存在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仍要把社會整體利益的發展、壯大視為工作的重要一環,強化服務社會理念。
服務社會的理念,要求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要把服務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作為己任。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應著力於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著力於塑造風清氣正、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著力於營造良好的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相和諧的氛圍。
服務社會的理念,強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要努力使廣大人民群眾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隨著全球化和科技的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進一步增強,信仰也呈現多樣化。尤其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的挫折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某些問題,使部分人甚至包括個別黨員對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和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發生動搖,對愛國主義等民族精神淡漠,對社會主義榮辱觀不以為然。信仰信念的迷茫、共同理想的模糊、民族精神的淡漠、榮辱觀的丟失,將影響到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要把解疑釋惑,引領社會思潮,以科學理論贏得群眾,以共同理想凝聚人心,視為不可忽視的社會職責,做好、做出成效。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應努力使人民群眾學習、掌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形成適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思維方式。應努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明辨是非的能力、辯証思維的能力,防止形而上學和片面性,減少實踐中的盲目性、片面性、機械性,增強預見性和創造性。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應努力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質,提升全社會的精神風貌。要努力引導群眾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摒棄迷信和落后的思想觀念﹔提高群眾的心理素質和健康水平,正確看待各種利益關系和矛盾問題﹔促進優良品德的養成,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社會主義文明風尚。
強化服務社會的理念,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完成自身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改革開放偉大的祖國對大眾化和社科普及工作者的期待。
![]() |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