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文章選登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會科學普及應持有的理念

  2011年05月13日13:38  來源:天津日報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強調,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體現著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即是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方法,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普及、宣傳和教育,力求把外在的理論內化為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方法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科學普及是把社會科學的理論、觀點、方法普及給廣大人民群眾,讓群眾更加科學地把握當今社會發展規律,推動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社會科學普及有著緊密的關系,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當代中國社會科學普及任務的重中之重。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會科學普及作為一種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性普及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須結合時代、社會等新變化,認真思考和解決好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會科學普及的理念問題。大眾化和普及的理念作為大眾化和普及工作的基本價值取向、尺度,規劃和影響著對普及內容、形式、方法、途徑等等的選擇。理念問題解決得好,大眾化和普及工作就容易取得好的效果,否則,就容易事倍功半,影響大眾化和普及工作的進程和實效。今天,我們就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會科學普及應該持有的理念談幾點認識。

  

  堅持以人為本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創造歷史的根本動力。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會科學普及在最根本的意義上,是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民群眾,指導實踐,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是讓科學精神植根於人民群眾,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用科學的方法著眼於未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把以人為本,貫徹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的全過程。

  以人為本的理念,強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要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需要為核心開展工作,進行宣傳普及。大眾化和社科普及是為人民服務的過程。要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方法、理論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普及與人民群眾所關心的問題緊密聯系起來,關注人民群眾所遇到的理論和實踐難題,關注人民群眾工作、生活、學習中的熱點焦點問題,幫助其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大眾化與社科普及過程成為黨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溝通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載體和渠道。促使其把理論知識化為其內在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愛黨愛國的真實情感。這樣“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而科學的理論也會變成人民群眾的精神武器。

  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工作應具有鮮明的人文關懷特征。我們認為,人文關懷就是強調普及者要把人民群眾作為價值主體,重視人民群眾的價值主體性,對人民群眾的生存和發展、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政治權益和經濟權益、文化權益等,從理性和情感上給予充分的關照,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社科普及的過程,成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社會科學理論轉化為物質力量的過程,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獲得精神武器的過程,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價值需求理性思考並走向實踐的過程。這也就是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服務的過程。

【1】 【2】 【3】 【4】 【5】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