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壇新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11年10月)

  2011年10月28日14: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重視保障特殊群體的權益,制定了殘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在保護特殊群體權益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法律制度,對於保護特殊群體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發揮了重要作用。

  刑法。刑法是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規范。它通過規范國家的刑罰權,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國家安全。截至2011年8月底,中國已制定一部統一的刑法、8個刑法修正案以及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並通過了9個有關刑法規定的法律解釋。

  中國刑法確立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適應等基本原則。中國刑法明確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中國刑法規定了犯罪的概念﹔規定了刑罰的種類,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五種主刑以及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三種附加刑,並對刑罰的具體運用作出了規定﹔規定了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等十類犯罪行為及其刑事責任。

  中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實際,適時對刑法進行修改和解釋,不斷完善刑事法律制度。2011年2月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對刑法作了比較重大的修改,取消了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佔中國刑法死刑罪名的19.1%﹔完善了對未成年人和年滿75周歲的老年人從寬處理以及非監禁刑執行方式的法律規定﹔把不支付勞動報酬嚴重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醉酒駕駛機動車等危險駕駛行為,規定為犯罪﹔加大了對一些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生命健康等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進一步完善了中國刑事法律制度,加強了對人權的保護,體現了中國社會文明的發展和國家民主法治的進步。

  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是規范解決社會糾紛的訴訟活動與非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訴訟法律制度是規范國家司法活動解決社會糾紛的法律規范,非訴訟程序法律制度是規范仲裁機構或者人民調解組織解決社會糾紛的法律規范。截至2011年8月底,中國已制定了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方面的法律10部。

  中國制定了刑事訴訟法,規定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分別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保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辯護,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不得確定有罪等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和制度,並規定了管轄、回避、辯護、証據、強制措施、偵查、起訴、審判、執行等制度和程序,有效保証了刑法的正確實施,保護了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中國制定了民事訴訟法,確立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公開審判、兩審終審等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和制度,明確了訴訟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規范了証據制度,規定了第一審普通程序、第二審程序、簡易程序、特別程序、審判監督程序等民事審判程序,還對執行程序、強制執行措施作了明確規定。

  中國制定了行政訴訟法,確立了“民告官”的法律救濟制度。行政訴訟法明確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被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侵犯,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行政訴訟法頒布實施以來,平均每年受理行政案件10萬余件,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權益,促進了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中國制定了仲裁法,規范了國內仲裁與涉外仲裁機構的設立,明確規定仲裁委員會獨立於行政機關,從機構設置上保証了仲裁委員會的獨立性,明確將自願、仲裁獨立、一裁終局等原則作為仲裁的基本原則,系統規定了仲裁程序。仲裁法頒布實施以來,共仲裁各類經濟糾紛50多萬件,案件標的額達到人民幣7000多億元,對於公正、及時、有效地解決民事經濟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穩定與促進社會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

  人民調解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紛爭的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中國憲法、民事訴訟法對人民調解的性質和基本原則作了規定,國務院頒布了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人民調解工作不斷發展。2009年,人民調解組織調解民間糾紛767萬多件,調解成功率在96%以上。為進一步推動人民調解工作,完善人民調解制度,中國制定了人民調解法,將人民調解工作長期積累的好經驗、好做法制定為法律。目前,中國共有人民調解組織82萬多個,人民調解員467萬多人,形成了覆蓋廣大城鄉的人民調解工作網絡,為預防和減少民間糾紛、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中國還制定了引渡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等法律,建立健全了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律制度。

  上述法律部門確立的各項法律制度,涵蓋了社會關系的各個方面,把國家各項工作、社會各個方面納入了法治化軌道,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法律已經成為中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解決各種矛盾和糾紛的重要手段,也為中國各級人民法院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提供了重要依據。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特征

  各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具體國情和發展道路不同,社會制度、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不同,決定了各國的法律體系必然具有不同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經驗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十分鮮明的特征。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本質,由這個國家的法律確立的社會制度的本質所決定。中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法律制度必然是社會主義的法律制度,所構建的法律體系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所包括的全部法律規范、所確立的各項法律制度,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充分體現了人民的共同意志,維護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中國制定哪些法律,具體法律制度的內容如何規定,都堅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出發,從人民群眾的根本意志和長遠利益出發,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1】 【2】 【3】 【4】 【5】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