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強
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最終目的在於建設文化強國,而建設文化強國需要政府、市場和人才的共同作為
文化和經濟融合產生的競爭力,正成為一個國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難以替代的競爭優勢。新的形勢新的任務,要求我們有更加強烈的文化自覺、更加堅定的文化自信,更加積極主動地擔當起推動中華文化復興的歷史責任。
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最終目的在於實現文化自強,而實現文化自強、建設文化強國的最終目的在於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文化強民。從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來看,一個多元文化發展的世界格局正逐步形成。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我們正由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強的新階段。實現文化自強,建設文化強國,需要政府、市場、人才的共同作為。
在建設文化強國的過程中,政府要大有作為。文化體制改革既是文化企事業單位的改革,同時也是政府自身的改革。亞當·斯密說過,市場無能為力之處,就是政府大顯身手之地。當中國的“經濟蛋糕”已經做到如此巨大的時候,時代和人民都需要政府進一步轉變職能,從一個以發展為導向的政府轉變為一個以提供公共服務為導向的政府,政府自身的角色應該定位於宏觀政策的制定者、市場秩序的監管者、公共服務的提供者。
在建設文化強國的過程中,市場要大有作為。一個發達的文化消費市場固然會讓不會游泳的文藝團體嗆水,而一個不發達的文化消費市場如同一個沒有水的游泳池,再好的健將也無法施展拳腳。因此,政府必須把培育需求旺盛、體系健全、運轉健康的文化消費市場,作為推動文化強國建設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抓緊抓好。
在建設文化強國的過程中,人才要大有作為。一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必定是文化巨人輩出的時代。我們需要文化巨人的不斷涌現,更需要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來加快構建尊重人才、尊重藝術的大環境。恩格斯曾高度評價文藝復興,並將其變革的深刻根源歸結於人的覺醒:“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今天,當我們以更寬廣的歷史視野來審視正在進行的文化體制改革時,完全可以說這一改革正是中國重建文化自覺、重樹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的偉大變革,它所迎來的必將是恩格斯所熱情稱贊的那樣一個偉大時代。
一個國家,隻有當文化體現出比物質和資本更強大的力量時,當經濟發展體現出文化的品格時,這個國家才能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我們欣喜地看到,文化體制改革所釋放出來的巨大活力,已令中國文化面貌一新,中華文化復興的曙光已展露在世界的東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必將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助力和鮮明標志。
![]() |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