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指導建設和發展
運用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研究我國和雲南的生態環境現狀,當前必須從宏觀上繼續解決好建設與發展的指導原則、規劃制定問題,同時要在轉變發展方式、加強法制及全民教育等問題上,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以確保我國和雲南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更大的突破性成效。
第一,必須確立環境優先、生態立省,生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五位一體”發展戰略。在這一總目標下,大力推進環境保護的歷史性轉變,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要使生態文明意識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成為影響政府決策、企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的主導觀念﹔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確立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生態產業體系、生態安全保障體系,生態環境監督體系、生態制約法律體系﹔建立與生態文明相適應的經濟、社會發展科學規范及配套制度,形成和諧健康的人居環境。
第二,制定生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五位一體”發展規劃。實現包括生態在內的這“五位一體”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實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成功經驗。生態問題是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相統一又相並行的具有全局性的重大問題。它既是一切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基礎和前提,又具有相對獨立性。立足我國和雲南實際,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順序應為生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部分既相統一、相連貫,又相對獨立、相互並行。這樣做,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雲南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迫切需要。
第三,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現代物質條件。要用市場經濟手段優化資源配置,從觀念更新、機制轉換、結構調整入手,加快發展低消耗、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企業和產業,淘汰和限制高能耗、高投入、低產出、重污染的企業和產業。要對產品環境行為作“從搖籃到墳墓”即生命周期全過程的控制,建立普遍、嚴格的環境標志系統。開展“生態經濟區”建設試點,優化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加快發展生態旅游、生態文化建設步伐。注重發展特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低碳經濟,推進城鄉低碳化進程,形成低碳化生產經營、消費格局。重視建設環保企業,引導環保服務業發展,建立良好的環保產業投融資環境。
第四,注重生態文明法制建設,加強立法,嚴格執法,強化監督。建立健全一整套保護生態環境和建設生態文明的法律法規,嚴格查處違反環境保護法、環評法、水法、土地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礦產資源法等法律法規的行為。暢通內外監督渠道,建立行政執法監督管理體制、群眾舉報監督制度和輿論監督制度。同時,制定出台有利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財稅制度,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第五,開展全民生態環境教育,營造生態文明建設社會條件。要以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為主線,開展保護綠色生態環境全民教育活動。制定生態文明建設教育培訓計劃,擴大宣傳教育覆蓋面。切實保障公民對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鼓勵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提倡每個公民、每個家庭、每個社區從自我做起,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身體力行地參與生態文明建設。鼓勵非政府組織開展教育、宣傳公益活動。結合世界環境日、地球日、國際濕地日、生物多樣性日、世界水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紀念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按照分類指導、區別對待、循序漸進的要求,構建覆蓋全社會的生態文明教育體系,實現生態文明教育個性化、大眾化和普及化。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