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豐富並發展馬克思主義價值實踐論
1.“與時俱進”與“求真務實”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實踐的價值目標理論。
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通過領導中國人民飛速發展的改革實踐,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對世界的“改變”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歷史的,是“與時俱進”的。“與時俱進”實現的前提,一是人的思想與行動必須具有時代性、動態性與具體性,要與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緊密結合。二是它必須以現實的人的欲望與需要為出發點,以人的利益與價值的實現為落腳點。三是它是以人的創新活動為基礎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歷史指向、最終結果與落腳點都應是與時俱進的。
胡錦濤於2004年1月進一步指出:我們做任何工作都要“求真務實”,因為求真務實是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政治品格。胡錦濤為什麼將求真務實提到“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的高度呢?因為求真不易,務實更難。如果隻求真而不務實,求真就失去了它內在的意義。社會主義的建設過程就是要把每一件事都具體落實到實處,不講虛話、套話、大話,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做好眼前的工作,即“堅持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著眼於見實效、見實績,無疑是馬克思主義實踐的價值目標理論的應有之意。
2.科學實踐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的價值模式理論
科學發展觀提出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最佳價值模式。科學發展觀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其最大特點就在於緊緊聚焦於“價值問題”上:因為它將“以人為本”作為自身的核心,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此外,它強調的發展是“科學”的發展,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即是說是為實現最合理、最有效、最有“價值”的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實質上是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價值模式理論。當我們黨將社會和諧明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並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時,表明我們黨直接將人民與人民的利益,將人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置於了關注的中心。這個和諧社會所要實現的是一個人們的利益得到充分滿足的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我們黨把 “三位一體”的建設,拓展為包括“社會建設”的“四位一體”的建設的重要意義就在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雖然都從不同的角度講到社會生活,講到人的利益,但“社會建設”的著眼點直接指向了人,指向了活生生的、完整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的人。社會建設直接的對象是人,直接服務的是人的生活、人的需求、人的欲望、人的利益,直擊價值問題。
科學實踐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理論的提出,使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價值模式理論在理性具體的高度實現了實踐的主體與客體、實踐的理想與現實、實踐的目標與過程、實踐的動力與機制的統一。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集社會主義價值理念之大成
我們黨對價值問題高度的關注度,直接表現為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創造性地、系統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重大戰略任務,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緊迫性。它集社會主義價值理念之大成,把我們黨倡導的基本理論、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系統凝練地整合在一起。它是社會主義制度在價值層面的本質規定,是國家文化軟實力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內容。它對於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中華民族的的創造力,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具有巨大的作用。
注釋: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5.
[2]列寧選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13.
[3]毛澤東選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534.
[4]鄧小平文選[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73-374.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