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文章選登

秋石:劃清"四個重大界限"的有關理論與實踐問題 (4)

  2011年05月13日14:48  來源:求是

秋石:劃清"四個重大界限"的有關理論與實踐問題 (4)

  四、關於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

  劃清這個界限,是正確理解“中國奇跡”的另一把鑰匙。

  第一,發展是中國的首要任務,穩定是中國的核心利益。近代史上中國積貧積弱,備受列強欺凌,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是全民族最強烈的願望﹔中國歷史上長期動蕩、戰亂頻仍,人民深受其害,能否實現社會團結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是衡量政治制度是否適用的最重要標准。近代以來中國真正在社會政治穩定的條件下發展經濟,隻有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這幾十年時間。離開共產黨的領導,搞西式民主,中國肯定會來一次大折騰,折騰出一個政黨林立、紛爭四起、國無寧日、動亂不已的亂世,折騰成一個四分五裂、虛弱不堪的西方附庸國。事實証明,我國現行的政治制度保証了國家的統一、政權的穩定、人民的團結,保証中國能夠沿著正確道路長期穩定發展。

  第二,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最大的政治優勢。我們黨從來就以實現和發展人民民主為己任。黨執政后領導人民進行了廣泛的民主實踐,在根本改變勞動人民的社會地位和歷史命運、實現社會平等和人民當家作主等方面取得了舊中國不可比擬的巨大進步。黨在民主問題上犯過錯誤、走過彎路。但從本質上看,是黨和黨的領導人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黨內產生驕傲自滿、個人崇拜、頭腦不清醒導致的,也與中國歷史上封建專制主義傳統的影響,與我們黨在長期戰爭環境中形成的領導方式,與共產國際和蘇聯模式影響,與應對新中國成立后國際敵對勢力的包圍,與經驗不足等因素有關,這與反民主的獨裁、專制的性質根本不同。為國為民,是我們黨不變的靈魂,這使黨具有強大的自我糾錯、自我更新能力,能夠鄭重對待自己的失誤,總結經驗教訓,勇於改革創新。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僅創造了經濟高速成長、社會充滿活力、政治安定團結的成就,而且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突如其來的重特大自然災害和傳染病疫情,從容應對了一系列關系我國主權和安全的重大突發事件,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國際政治、經濟風浪的重大考驗。香港、澳門回歸,“神舟”、“嫦娥”飛天,北京奧運會的巨大成功,抗震救災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出色表現,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市場基礎上強有力的宏觀調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全國一盤棋的動員組織能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協作機制,這些在國際比較中顯示出巨大優勢的“中國特色”,離開黨的領導也是不可想象的。一切不抱偏見的人們都應該承認: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創造“中國奇跡”的政治保証,也是別的國家比不了、學不來的制度因素。

  第三,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事實証明,我國的政治體制是基本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西方看中國的一個流行觀點是:經濟上是好的,政治上是壞的﹔經濟上在改革,政治上不改革﹔經濟上在搞自由市場經濟,政治上還是極權專制。這是一種根本站不住腳的觀點。經濟決定政治,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政治制度、政治體制必須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如果不適應並阻礙了經濟發展,它就必然要被改變。事實上,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一項政治決定,它改變了過去嚴重束縛經濟發展的舊體制,使中國走上了一條新路。30多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並不是孤軍突進的,而是伴隨著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廣泛深刻的變革。中國經濟的巨大成功,反過來証明了中國政治上的成功。在當今世界,我們看不到還有哪個與中國有可比性的國家比中國發展得更好、更成功﹔相反,我們看到了很多可以從反面或者側面証明中國的路走對了的事實。

  第四,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逐步實現。民主從來都是具體的、歷史的、不斷發展的,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其實現形式和途徑各不相同,沒有統一的模式。在當代中國,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為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提供了經濟基礎和政治保障。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各級領導層實行的集體領導制度、黨和政府工作中的群眾路線和民主作風、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等,是國家生活中切實管用的民主機制、民主因素,是中國式民主的特點和優勢。我們承認由於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實條件的制約,中國在實現人民民主方面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將順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適應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的不斷提高,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我們需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借鑒世界各國包括西方發達國家政治發展的有益經驗,但不會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不會吞下損害自己利益的苦果。

  第五,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沒有“普世性”,照搬別國模式從來不能成功。現代西方民主制度是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才達到今天這樣的水平,而且已經是弊端叢生。一是金錢操控。西方民主早已成為“富人的游戲”、“錢袋的民主”和資本玩弄民意的過程,競選活動拼的就是金錢。西方民主游戲中的權錢交易固然與當事人個人操守有關,但根本原因還在制度層面:燒錢的選舉必然產生撈錢的腐敗。二是形式至上。現代西方政治已使民主形式化、工具化,造成民主的異化。選舉是西方民主最主要的形式,幾年一次的選舉搞得挺熱鬧,但選舉一過,民主就“沉睡”了,民眾對政府日常施政的影響力十分有限。西方向世界輸出民主,實際上就是輸出選舉,甚至不惜用飛機大炮、狂轟濫炸把西式選舉強加給別國,以為隻要搞了選舉就是民主國家了。三是僵化停滯。西方民主已成固定模式,逐漸喪失活力,任何改變和創新都十分艱難。民主的僵化常常導致決策上的僵局,反對黨“為反對而反對”,致使一些重大社會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僵化和停滯還造成優秀政治人才嚴重短缺,不少西方國家為選不出合適的領導人而苦惱。放眼當今世界,與西方歷史文化傳統不同而照搬西方民主制度的國家,沒有一個是真正成功的。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衡量一個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關鍵要看最廣大人民的意願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實現,最廣大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這就是我們的民主觀。中國共產黨是有偉大創造力的黨。黨一定能夠領導人民探索建立起一套不同於西方、符合中國實際、具有自己特點的民主政治制度體系,我們應該對此充滿信心。


【1】 【2】 【3】 【4】 【5】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