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壇新論

透視美歐制度性問題——

“錢主”左右“民主”會帶來什麼?

  2011年12月22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歐債危機愈演愈烈、美國主權信用降級、西方社會抗議不斷、小城血案震驚世界……錯綜復雜的2011年,似被迷霧籠罩,令人迷茫。

  “貪婪是好東西”——電影《華爾街》中的這句經典台詞,恰似霧中的現實。隨著危機的不斷深入,曾經盛極一時的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受到挑戰,一向為人稱道的福利資本主義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有論者認為,美歐資本主義體制,遇到了“機能故障”,正演變為“民主危機”、“政治意志危機”……國內外五位知名學者,將為您透視美歐等國暴露的制度性問題。

  張維為:游戲化、資本化和短視化

  西方世界今天似乎步入了危機四伏的冬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這一切亂象背后的制度原因。西方民主看來正在面臨著“游戲化”、“資本化”和“短視化”三重危機,如果沒有必要的政治體制改革,西方的整體頹勢恐怕還會加速。

  西方民主越來越演變成“游戲民主”。隻要程序正確,誰上台都無所謂。民主已經被簡化為競選,競選又被簡化為政治營銷,政治營銷又等同於拼資源、拼謀略、拼表演,政客所做的承諾無需兌現,能打勝選戰就好。這種“游戲民主”導致了今天西方一流治國人才的嚴重匱乏。美國的金融和經濟危機至今已經3年多了,還是一筆糊涂賬,沒有任何一個人為此承擔責任。美國老說什麼問責制,結果連問責制的影子都見不到。國際競爭日益激烈,西方所謂“隻要制度好,誰上台都無所謂”的“游戲民主”看來將越來越玩不轉。沒有人才觀念的公司要破產,沒有人才觀念的軍隊打不了仗,沒有人才觀念的政治制度將走衰,道理就是那麼簡單。

  在不少西方國家,民主制度的“資本化”越來越嚴重,日益演變成“錢主”制度,特別是美國的民主。美國標榜的“三權分立”制度僅限於政治領域,本質上這些權力還是被資本力量所駕馭。實際上,美國總統奧巴馬三年前當選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華爾街巨額捐款,隨后就有奧巴馬用幾千億納稅人的錢去“救市”,要奧巴馬對美國金融業進行大規模的改革,確實是難為了他。現代社會需要超出政治領域內的政治力量、社會力量、資本力量之間的大致平衡和良性互動,否則的話,“錢主”將左右“民主”,“佔領華爾街”背后的99%與1%之矛盾也可能因此而長期化。

  西方危機的另一個主因是多數西方國家都成了寅吃卯糧的債務依賴型經濟,即通過借新債還舊債的方法來解決經濟和財政問題。從政治角度來看,這是民主“短視化”結果。政客為了拉選票競相討好選民,開出各種直接和間接的福利支票,耗盡了國庫,最終還是要老百姓來埋單。南歐國家相繼出現的債務危機就是這樣形成的,美國居高不下的債務危機某種意義上也是這樣形成的。美國《時代》周刊不久前發表《民主能解決西方的經濟問題嗎?》的文章指出:“大西洋兩岸的政治問題有著相同的症結——即現代民主國家選舉政治的要求。西方政客們將選舉勝利這種狹隘的利益看得重於更大的國家長遠利益。他們關心的不是削減赤字、提高經濟競爭力,抑或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他們的眼光最遠也就是停在下一次選舉計票上。”

  美國《新觀點季刊》主編內森·加德爾斯說得很直白:西方民主制度屈服於“即時新聞”和“一人一票”的“短期暴政”,導致民粹主義泛濫,“這種制度缺乏長期思考、策劃,缺乏持續統治的政治能力”。其實,今天的西方民主制度很像一個被寵壞的孩子,只是因為有祖上留下的家產,還可以繼續揮霍一下,但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上,這種情況恐怕將越來越難以為繼。西方應該好好考慮對自己的政治體制進行改革,否則全面走衰的趨勢恐無法逆轉。

  (作者系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春秋綜合研究院研究員)

【1】 【2】 【3】 【4】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