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要聞

李長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努力奮斗 (4)

——在中國文聯第九屆全國委員會、中國作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2011年11月25日)  2011年11月28日11: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四、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強大動力,推動文藝事業全面繁榮發展

  改革創新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不竭動力。全會《決定》強調,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這就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充分認識改革創新對於繁榮發展文藝事業的極端重要性,不斷增強改革創新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自覺把思想認識從不符合文化改革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和思維定勢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從不符合文化改革發展要求的做法和規定的限制中解放出來,從不符合文化改革發展要求的傳統體制機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牢固樹立遵循科學發展觀要求,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相符合、與文化發展規律相一致的新的文化發展理念,熱情支持改革,積極投身改革,勇於破解改革難題,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大潮中激發創作熱情,成就藝術輝煌。要緊密結合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人民群眾審美需求的新變化、文藝創作生產傳播手段的新變革,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內容形式創新、傳播手段創新、業態創新、科技創新,使創新始終成為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強勁動力,形成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成果充分涌現的生動局面。要善於把繼承和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五四運動以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傳統,學習借鑒國外文化創新有益成果,兼收並蓄、博採眾長,不斷增強文化產品的時代感和吸引力。要積極鼓勵原創和現實題材創作,推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體現時代特征、富有中國氣派的文藝精品,展示中國文藝的創新品格和創新風范,引領中國文藝不斷推陳出新、蓬勃發展。要高度重視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在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和新業態發展中的作用,善於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文化創造和傳播,推進文化科技創新。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斷總結提煉來自群眾、生動鮮活的文化創新經驗,推廣大眾文化優秀成果,在全社會營造鼓勵文化創造的良好氛圍,讓蘊藏於人民中的文化創造活力得到充分發揮。

  五、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任務。要按照全會《決定》關於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部署,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充分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博大精深,充分展示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示中國人民改革創新、和平發展、文明進步的精神風貌和良好形象,努力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適應的文化軟實力。要把政府交流和民間交流結合起來,在繼續推動政府主導的文化交流同時,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和文化企業在推動文化走出去中經常性、持久性的優勢和作用,著力打造一批有世界影響的知名文化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努力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化運作為主要方式的文化“走出去”新格局。

  廣大文藝工作者是文化走出去的中堅力量。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參與政府主導的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努力開拓文化產業、文化產品走向世界的新渠道新途徑。要遵循國際文化交流規律,適應國際文化市場需求,既充分展現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內涵、體現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又符合國外受眾的思維方式、審美特點和接受習慣,努力做到“中國內涵、國際表達”,使中華文化越來越多地為國外受眾所接受和喜愛。要積極吸收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學習借鑒一切有利於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於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於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機制,在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的過程中增強我國文化的整體實力。

【1】 【2】 【3】 【4】 【5】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