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要聞

李長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努力奮斗 (2)

——在中國文聯第九屆全國委員會、中國作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2011年11月25日)  2011年11月28日11: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同志們,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全面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通過的《決定》,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總結我們黨領導文化建設的經驗,深刻分析文化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在集中全黨智慧的基礎上,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提出了新形勢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重要方針、目標任務、政策舉措,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以這次全會為標志,我們黨吹響了向文化強國進軍的新號角。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越來越証明,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是繼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之后,我們黨領導文化工作又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我國文化改革發展必將進入新的重要階段。

  全會《決定》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歷史命題,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是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實踐探索的基本結論,鮮明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文化改革發展走什麼樣的路、朝什麼樣的目標邁進這個帶有方向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豐富和發展。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緊緊圍繞這一重大歷史命題,准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准確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准確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進一步增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進一步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信心和決心,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進程中建功立業。

  下面,我就文藝戰線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講幾點意見,與大家共勉。

  一、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興國之魂,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根本任務。全會《決定》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文化建設中的靈魂作用,體現了我們黨對文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全會《決定》突出強調的一個重點。

  從精神生產的特有屬性和內在規律來看,任何文化都是所包含的精神價值與承載這些精神價值的物質基礎和傳播形態之間的有機統一。文化的精神價值是文化的“魂”,是文化思想性的根本體現,是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力量源泉,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和方向﹔承載文化精神價值的物質基礎和傳播形態是文化的“體”,是文化實現教育功能、以文化人的根本途徑,決定著文化精神價值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魂”與“體”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統一於文化建設的實踐中。離開“魂”,“體”就沒有精神價值的支撐,就會空洞無物,失去吸引力、影響力,甚至偏離正確方向﹔離開“體”,“魂”就無所依附,難以傳播,文化的精神價值就無從實現。古今中外的歷史表明,每一次文化的繁榮發展,都是文化“魂”與“體”完美統一的結果。文化之“魂”是以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並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賦以鮮明的時代內涵。當代中國文化之“魂”,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根源於民族優秀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並吸收人類文明成果發展起來的,適應了時代發展要求,集中反映著當代中國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引領和主導。在當代中國,一切文化產品隻有生動地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魂”,才有主心骨,才有精氣神。文化之“體”,有著鮮明的民族性、時代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當代中國文化之“體”的主要形式,包括國民教育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以及各種形式的文化產品如小說、影視、戲曲、動漫等。這些“體”作為文化的物質基礎和傳播形態,都是承載、傳播文化精神價值的重要載體和形式,都承擔著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魂”的重要功能。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文化建設“魂”與“體”的辯証關系,自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賦予文藝作品更加豐富、更加深刻的思想內涵,推動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就要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熱情謳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生動展示中國人民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和創造歷史的宏偉業績,唱響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最強音。要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文藝作品表現的永恆主題,大力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敢於勝利的思想傳統,深刻反映當代中國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進一步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文藝創作,大力倡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在全社會形成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良好風尚。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影響的同時,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激發社會思想文化活力,努力在多元多樣中立主導、在交流交融中謀共識,不斷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1】 【2】 【3】 【4】 【5】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