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章选登

"马克思学论坛"概述: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文本解读 (5)

  2011年05月13日14:03  来源:中央编译局网站

  安启念:惠斌的文章我认真地读了两次,突出的感觉和锦芳一致,即文章的背景就是中国的现实问题。这篇文章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回答了现实问题,表现了一种理论勇气,这点是十分不易的。此外,在研究所有制问题上,惠斌做了很好的工作,不是句号也是一个分号了,其他人达不到这种程度。但是,跳开解决现实问题的背景,单纯从学理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我想要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很多。在文章内容上,我从不同角度谈谈三点感受。

  第一,想要在马克思那里找到关于所有制问题的成熟的、一以贯之的东西,我认为恐怕找不到。应当将这个问题看作是一个过程,放在不同的阶段去研究。同一个问题在马克思的不同著作和不同阶段中有变化,未必是一致的,包括《资本论》与他在50年代写的一些著作也是不一致的。马克思没有写过关于所有制的专著。《资本论》并没有完整地讲所有制问题,特别是关于未来所有制的问题,虽然马克思有过些许言论,但没有专门论述。例如《共产党宣言》中得出的结论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也就是“两个必然”;1859年,他提出了“两个决不会”。根据巴加图利亚的考证,这是因为在1857年爆发了经济危机以后,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马上就要灭亡了,他甚至将正在写作的经济学论著放在一边去迎接这场革命。结果,资本主义并没有敲响丧钟。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提出“两个决不会”。也就是说,对资本主义所有制问题,1859年和1848年他的看法是不同的。而且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当中,他谈到的股份制、合作制都是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结果,而不是无产阶级通过革命产生的。

  第二,我认为,现在生产资料已经不仅仅是房子、土地等等,而最重要的就是知识。在中国大中城市中,第三产业已经占60%以上,第三产业的人的生产资料主要是知识。从这个角度看,马克思说的个人所有、自由人的联合体正在逐渐变为现实。现代人只要头脑中有知识就不怕找不到工作。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讲,科学技术知识是第一生产力,主要的生产资料不可能从个人身上被剥夺。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曾讲过工人地位的变化,这和我们的现实非常一致。再例如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实现,如果每个人一无所有就不可能有自由,而知识作为人脑的一部分是不可能被剥夺的。

  第三,惠斌的文章科学地回答了很多人讨论而又说不清的问题。但是文章选取的角度对我们研究这个问题产生了限制,即把所有制问题作为经济问题看待,最多作为政治问题看待。其实这些问题在马克思那里不是主要的,马克思研究所有制问题仅仅是研究人类解放思路中间的一个侧面、一个环节。从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到他去世,他始终追求的是人类的解放。之所以要消灭私有制,就是为了达到人类解放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马克思从逻辑、哲学上能说的通的,在经济学中、历史现实中问题并没有解决。例如马克思关于消极的扬弃、积极的扬弃、合作制的问题等等。合作制的性质并没有取消资本主义的烙印,追求的目标也是财富的增殖,工人是自己的资本家。这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目标有天壤之别,即只有在物质生产的“彼岸”才能达到自由。在所有制问题上马克思的研究还是不够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