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者專欄>>豐子義

豐子義:歷史唯物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主題

  2012年11月26日15:46  

近年來,歷史唯物主義再度受到學界的高度關注,有關歷史唯物主義的學科性質、理論定位及其相關重大問題成為討論的熱點。這實際上是關涉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質的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語境中的主題問題及其與歷史唯物主義的關系問題的探討,談一點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

在哲學史上,任何有影響的哲學流派都有其特定的主題。主題是理論內容的綱領、前提和出發點﹔而且,主題作為一種價值取向和理想追求,直接決定著一種哲學的基本立場、觀點,進而決定著其致思的傾向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同時作為一種思想的內在結構,它深藏於哲學的內容與體系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具體問題的闡釋。因此,把握一種哲學的主題對於理解其哲學思想至關重要。歷史唯物主義亦是如此。對於它的理解和把握,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題。

“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①馬克思主義哲學主題是實現無產階級和人類的解放。這一主題貫穿於馬克思整個思想探索的始終。馬克思的哲學就是在探討、論証這一主題過程中展開並為其服務的。

在其最初表露和闡發自己哲學觀點的博士論文中,馬克思借助於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自然哲學的比較,突出強調的是“自我意識”,因為“自我意識”充分體現了自由精神。馬克思通過原子及其運動的質料與形式、直線與偏斜、必然與偶然等關系問題的分析,明確表達了自由的立場﹔同時通過強調哲學的世界化與世界的哲學化,表現了強烈的實踐指向。在《萊茵報》時期,通過改造黑格爾的“客觀理性”概念,馬克思用“自由理性”概念來表達和闡釋自由,並以此來審視當時遇到的各種社會政治問題。通過對大量社會現實問題的研究,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法哲學提出質疑,認為法的關系正像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於物質的生活關系,這種物質的生活關系的總和便是“市民社會”。這樣,考察人的自由、解放的基點和重點必然轉移到對市民社會的分析上來,由此形成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由於在市民社會中人真正的自由是勞動的自主、自由,因而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對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勞動和私有財產關系問題進行了批判性的分析。他發現,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勞動必然是異化勞動,私有財產的存在造成了人的自由、權利的扭曲和喪失。而要使人的自由本質得到重新佔有,必須克服異化勞動,揚棄私有財產。如果說《手稿》只是原則上指出了勞動對於人的自由、解放的重要意義,那麼此后的研究則是通過對勞動的科學提煉和深入分析,馬克思對人的問題和社會歷史問題做出了深刻的揭示。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一方面把勞動提升為社會實踐,進而把社會實踐看作是整個社會生活的基礎,另一方面又深入到實踐的內在矛盾之中,並通過這種矛盾運動的分析,發現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至此,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形成。這種歷史唯物主義既是對社會歷史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揭示,又是對人的自由、解放問題的具體闡發和探索。

從歷史唯物主義的形成過程可以看出,馬克思並非為構造一種歷史哲學而創立歷史唯物主義,而是在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尋求徹底解放的道路,科學地論証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就其實質來說,歷史唯物主義就是關於人的解放的學說。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題既然是實現人的解放,那就在理論上必然突出實踐的基本觀點。因為實踐活動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類首要的基本活動,同時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的生存發展狀況直接受制於人的實踐活動的狀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實踐活動的發展規律,分析和解決實踐活動的內在矛盾,從而實現通過改造世界來實現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發展。離開實踐來談論哲學,這不符合馬克思的旨趣,也不是他的目的。因此,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題必然合乎邏輯地過渡到實踐的基本觀點,二者是內在地聯系在一起的。馬克思正是借助實踐觀的闡發,同時借助實踐觀來審視各種社會歷史問題,才解開了“歷史之謎”,創立了新的哲學。就此意義而言,這種新的哲學也就是歷史唯物主義。

正確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題,不僅對於深刻理解歷史唯物主義,而且對於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其他基本觀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於人的解放主題是和實踐的觀點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而馬克思在考察所有哲學問題時都是以人的實踐活動作為出發點,各種具體哲學觀點都是在社會歷史視域中呈現出來的。實踐作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必然產生人與世界的現實的關系,如何看待人生活其中的現實世界進而合理地改變這個世界,由此便形成了世界觀﹔人的實踐活動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活動是物質生產活動,而物質生產活動主要涉及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何看待自然並自覺地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便形成了自然觀﹔實踐作為一種歷史性的活動,由於其自身的矛盾運動,必然內在地包含著對現存事物的超越性和自我否定性,這就形成了辯証法﹔實踐作為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是在人們不斷認識世界、把握規律的過程中向前推進的,這就形成了認識論﹔任何實踐活動的開展都是為了滿足主體的需要,而且評價某種實踐活動是否合理,也是看其結果是否對主體尤其是對人民群眾的生存發展有益,由此便形成了價值觀。

總之,離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題,馬克思哲學的許多具體觀點就很難理解,馬克思哲學與以往舊哲學也很難區別開來。因此,要准確地理解和把握歷史唯物主義並對其進行合理的定位,就必須充分考慮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題。離開主題抽象地談論歷史唯物主義的定性、定位和評價問題,是很難說得清楚的。

(責編:張湘憶(實習)、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