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文章選登

國際金融危機中馬克思主義的復興 (3)

侯惠勤 辛向陽  2011年05月13日15:18  

  4. 馬克思提出的人類解放的主題從來沒有失去它的效應。人類向何處去?這次金融危機使西方人感到迷茫。“歷史終結論”的始創者、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日裔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反思金融危機時也慨嘆“歷史似乎沒有終結”,歷史並沒有止步於西式“自由民主”。日本政論雜志《中央公論》2009年9月號以《日本要直面中國世紀》為題,刊登了福山接受該刊專訪的文章。福山認為:“客觀事實証明,西方自由民主可能並非人類歷史進化的終點。隨著中國的崛起,所謂‘歷史終結論’有待進一步推敲和完善。”

  那麼人類的未來會怎樣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學者提出了曾長期在西方諱莫如深的問題,即馬克思關於人類社會的未來即共產主義依然有效。法國《世界報》2008年10月17日發表法國著名理論家阿蘭·巴迪烏論當前金融危機的文章。阿蘭·巴迪烏認為,世界金融危機使廣大民眾認識到,人類解放的主題從來沒有失去它的效應,而共產主義恰恰體現了人類解放的主題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毫無疑問,‘共產主義’一詞正體現了這一主題,但卻被貶低和侮辱了。但是現在,‘共產主義’一詞的消失只是便宜了既有秩序的支持者,也就是當前危機大片中的演員們。我們要重新提倡共產主義,並使它更為明晰。……共產主義用最激進的方式打破了傳統觀念,提出了社會中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所有人自由發展的條件。” 德國《時代》周報2008年11月6日號發表德國哲學家和社會學家於爾根·哈貝馬斯的訪談——《破產之后》。哈貝馬斯談到,私有化的幻想已走到末路,它帶來駭人聽聞的社會不公:制度失靈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對最脆弱的社會群體的打擊最為無情。普通大眾本來就不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但是面對金融體系可預見的功能失靈給實體經濟帶來的后果,現在他們卻被再次要求買單。而且這不像股票持有者那樣以票面價值支付,而是以他們日常賴以生活的硬通貨來支付。

  三、西方國家思想界對馬克思主義反思的著力點及發展趨勢

  1. 西方國家思想界反思的著力點。盡管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使得西方國家思想界出現了一些重視和肯定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動向,但其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及方法還有重大甚至本質的差別。

  西方學者一般從異化和人性的角度來肯定馬克思主義的價值。這也是西方學者近50年來對馬克思主義認識的一個基本的方面。美國著名學者丹尼爾·貝爾在1979年發表的《當代西方社會科學》一書中指出,20世紀“60年代和以后在論述馬克思學說的一些重要著作中,都把異化這個術語看作是馬克思思想的中心概念。法國天主教作家讓·伊夫·卡爾維茲神父的巨著《卡爾·馬克思的思想》是一部600頁的書,其中把異化概念當作探討馬克思全部著作的主題。”在這次金融危機中,西方國家的學者依然把異化和人性當作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核心概念之一,把危機看作是人性與貪婪的結果。曾歷任高盛公司職員、投資銀行家的日本學者神谷秀樹2008年在金融危機后出版《貪婪的資本主義華爾街的自我毀滅》一書,書中揭露美國投資銀行家的道德准則是“今天賺到的給我,明天賠掉的歸你”。本書在日本單周銷售逾10萬冊,創造日本書業的銷售神話。西方國家的學者用異化和人性來分析資本主義,表面上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但實際上沒有觸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是資本主義社會所能接受的。

  西方學者還從社會批判理論的角度來肯定馬克思主義的價值。法國的《當代馬克思》2008年下半年號(第44期)刊登題為《馬克思主義者怎樣思考全球替代運動》的文章,對心理學家瑪爾塔·哈內科爾、紐約大學教授亞歷克斯·卡利尼科斯等進行了訪談。瑪爾塔說:“馬克思對資本主義作了最杰出的最深刻的批判。……因此,我認為馬克思留下來的理論武器能使我們對當前的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作出最好的批判。”而亞歷克斯則說:“馬克思主義是對資本主義唯一的也是最好的批判。”但是,我們也可看到,大多數批評不涉及資本主義的未來問題,或者說,對於他們,並不存在資本主義被超越、被取代的問題,當然也就談不上對於共產主義的認同問題。

  2. 西方國家思想界反思的發展趨勢。第一,馬克思主義在西方社會的復興是歷史的必然。馬克思主義在西方的復興有強大的群眾基礎。2009年4月15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哈羅德·邁耶森的《社會主義開始受美國年輕人青睞》的文章指出,美國拉斯穆森民意調查機構上周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30歲以下的美國人中,37%更喜歡資本主義,33%更喜歡社會主義,30%未作選擇。在所有美國人中,53%更喜歡資本主義,20%更喜歡社會主義,27%未作選擇。很顯然,經歷了這次危機,人們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有了一定的清晰認識,這有利於馬克思主義的復興。第二,在西方社會中將會產生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特點,敢於和勇於批判資本主義的現實,批判它的政治、意識形態和文化,在這種批判中會推進對馬克思主義的新認識,特別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階級性的認識,這種認識會推動一些學者從研究馬克思主義走向信仰馬克思主義。例如,英國肯特大學哲學教授肖恩·塞耶斯認為,在當前世界金融危機中,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法仍然是有效的,認識到階級仍然是當今資本主義社會中最根本的分化形式是重要的。他還強調說,革命的條件是存在的,一旦時機成熟,革命運動就會爆發。當然,革命運動的爆發離不開共產黨自身的努力。第三,馬克思主義在西方社會的大規模復興還需要更多的主客觀條件。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所引發的馬克思主義在西方的復興還處於社會情緒的表達,缺乏相應的階級組織、實踐形式和理論思考,不能過於樂觀。因而其在思想界的回聲也還是弱勢的,而對於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量分析仍然是為現行制度和世界秩序進行辯護,只是作了局部的、改良的、技術和操作層面的批評。

【1】 【2】 【3】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