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這是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念,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大時代性課題。
在哲學層面上研究“發展”,首先應當關切的是“發展觀”。“發展觀”是基於對“發展”的評價標准而構成的在實踐中作出順序性選擇與安排的關於發展的思想理論。人類歷史的一個突出特征在於,“片面性”是它的“發展形式”,即歷史總是以某種“退步”的形式而實現自身的“進步”。歷史過程中的任何進步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任何“正面效應”都會伴生相應的“負面效應”,任何“整體利益”的實現都意味著某些“局部利益”的犧牲,任何“長遠利益”的追求都意味著某些“暫時利益”的舍棄,由此便造成了反觀歷史的“大尺度”與“小尺度”的矛盾。歷史的“大尺度”,就是以人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整體利益”為出發點的反觀歷史的尺度﹔與此相對應,歷史的“小尺度”,則是以人的“非根本利益”、“暫時利益”、“局部利益”為出發點的規范人的歷史活動的尺度。“發展觀”蘊含著一對根本性的矛盾,這就是發展的“標准”與“選擇”問題。“以人為本”和“又好又快”的發展理念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於它為發展確立了明確的標准,為發展中的思想和行為的選擇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據。這個發展理念的實踐意義是巨大的。對人來說,發展並不是一個單純的事實判斷,而是某種目的、理想、價值的實現。確立發展的標准,並依據發展的標准而確認實踐中的價值排序和行為選擇,具有不容回避和不可忽視的巨大的實踐意義,並構成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代的重大課題。
五
發展問題不僅是從中國與世界的現實出發的,而且是以對人與世界關系的哲學反思為基礎的。
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就必然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如何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發展”的最為嚴峻的迫切問題。面對現實,當代哲學所取得的一 個基本共識是:對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充滿由衷的敬意,與人類休養生息的大自然親近融合,並在與自然的融合中培育起熱愛生命、熱愛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內在情感,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哲學層面上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當代人類面對的重大哲學課題。世界各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都出現了嚴峻的問題,突出地表現為經濟的增長並不必然地帶來社會的全面進步,而且還表現為以巨大的社會代價和生態的破壞來換取經濟的增長,因此自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發展問題日益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而迫切的問題,形成了各種形態的社會發展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代的一項重大課題,是對發展的哲學反思和豐富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理論。
![]() |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