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課題,首先是構建反映和表達、塑造和引導時代精神、世界潮流和創新實踐的世界觀。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不只是承認“物質第一性”的世界觀,而且是以此為基礎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世界觀﹔不只是承認“絕對運動”的世界觀,而且是以此為基礎的沖破偏見、與時俱進的世界觀﹔不只是承認“能動反映”的世界觀,而且是以此為基礎的創新實踐、變革世界的世界觀。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首先應當是關於現實世界和當今時代的“世界”之“觀”和“時代”之“觀”。它既為人們認識世界提供具有時代內涵的世界圖景和思維方式,又為人們評價世界提供具有時代內涵的價值觀念和意義框架,還為人們改變世界提供具有時代內涵的理想圖景和解釋原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的解釋原則認為,人的存在方式是歷史性變革的,人的世界圖景是歷史性變革的,人對自己與世界關系的自我意識是歷史性變革的,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意識是歷史性變革的,因此,建構具有時代性內涵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必須提出和回答的問題是:以人的當代實踐活動為基礎的人對世界的當代關系是怎樣的?以當代科學為中介的人的當代世界圖景是怎樣的?以人的當代社會生活為基礎的當代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意識是怎樣的?這是時代向哲學提出的世界觀問題,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課題。
三
每個時代的時代精神,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表現為該時代的科學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另一個重大的時代性課題,是探索21世紀的科學精神和新技術革命及其所引發的思維方式的變革。
在總結和概括科學和哲學的發展史的基礎上,恩格斯提出,“對於現今的自然科學來說,辯証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維形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84頁)。訴諸人類文明史,我們可以看到,文藝復興時期是科學的求真求實精神在近代重新開啟的時代﹔17世紀是近代實驗科學興起、科學理性逐漸擴展和深化的時代﹔18世紀是逐漸盛行的崇尚理性力量的時代﹔19世紀是恩格斯所說的由“搜集材料”的科學轉向“整理材料”的科學,也就是建立各門科學的概念發展體系的時代﹔20世紀則是在現代科學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體化的背景下,科學迅猛發展和自我反思的時代。當代科學深刻地變革了以素朴實在論為基礎的直觀反映論的思維方式,變革了以機械決定論為內容的線性因果論的思維方式,變革了以抽象實體論為標志的本質還原論的思維方式。這意味著當代的科學精神發生了重大變化,從而也意味著由這種科學精神所表征的時代精神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當代的科學精神,更明顯地具有真正的激勵批判與創造的精神,更明顯地具有真正地從人的實踐活動及其歷史發展的觀點去看待人所理解的世界的歷史意識。我們應當以當代的科學精神變革我們的思維方式,豐富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的時代內涵。
![]() |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