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內在地包括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化、民族化、現實化和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進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時代化的進程。任何哲學思想體系都是時代精神的產物。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在回答和解決時代所面臨的歷史性課題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隻有把握時代、認清世情,才能確定黨和人民所處的歷史方位,把握中國發展的歷史趨勢,回答中國向何處去、怎樣走在時代前列的問題,並在回答這些問題的同時推進哲學的升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科學判斷世界大勢,認真吸取世界上一切民族和國家的文明成果,帶領中國人民緊跟時代潮流,成功地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進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民族化的進程。世界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組成的,世界是一般,民族國家是特殊,世界寓於民族國家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其世界觀、方法論適用於一切民族國家。然而,馬克思主義要成為具體民族國家的指導思想,必須與其國情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民族化即本土化。所謂國情,就是特殊民族國家的國情。中國具體國情,就是中華民族性的具體表現﹔中國特色,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色、中華民族國家的特殊性。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必須注重把握中華民族的特殊性,研究民族的現實需要,繼承民族的優秀文化,創造民族的特殊形式,形成民族的特色風格。隻有充分體現中國氣派、中國風格和中國特色,具有中華民族的特殊表達形式和民族文化特性,才是真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進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現實化的進程。活生生的現實是哲學生長的深厚土壤。哲學為現實服務,現實又推動哲學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要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就必須不斷地與現實相結合,服務於現實,從現實生活中不斷汲取營養,在現實生活中不斷進行新的哲學概括。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要隨著現實的發展、適應現實的需要而不斷發展,就必須不斷依據現實開拓新的研究領域,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充實新內容、提煉新觀點。今天,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現實提出了許多重大問題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來回答,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在回答這些重大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自己、豐富自己。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進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質上是大眾的哲學,而不是少數人的哲學。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現全人類解放的思想武器,沒有大眾化就沒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為大眾的哲學。其次,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源泉,沒有大眾化就不可能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來自大眾的哲學。第三,馬克思主義哲學隻有為人民群眾所掌握,才能轉變為巨大的物質力量,沒有大眾化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會被束之高閣,不能轉化為巨大的實踐力量。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為大眾所用的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代表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論品質,這就決定了它必須同人民群眾相結合,為人民群眾所理解、掌握。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進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進程,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深厚源泉和基礎,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中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