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與特殊性的辯証關系是辯証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關鍵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實質上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一般性與中國具體情況的特殊性辯証結合的過程
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既要肯定一般性、堅持一般性,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原理﹔又要肯定特殊性、堅持特殊性,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因為強調特殊性而否定一般性,從而否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原理﹔也不能因為強調一般性而否定特殊性,從而否定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必要性。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原理與中國特殊國情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真諦所在。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就是要與中國的特殊國情相結合、與中國人民的特殊實踐相結合、與中國的特殊歷史文化相結合。中國的特殊國情就是中國的地理環境、自然因素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特殊狀況﹔中國人民的特殊實踐就是中國人民的階級斗爭實踐、生產斗爭實踐和科學研究試驗實踐,在現當代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國的特殊歷史文化就是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由中國特殊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環境所造就的,在中國人民的斗爭、生產和生活實踐基礎上所產生並延續的歷史、思想、文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應當從這種特殊性出發,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和概括,對中國歷史、思想、文化進行總結和概括。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歷史、思想、文化相結合,就應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國歷史、思想、文化特別是哲學思想加以科學的總結和概括,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與中國歷史思想文化精華特別是哲學思想精華融於一體,使之具有中華民族的哲學智慧、哲學精神和哲學優秀傳統。
毛澤東哲學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第一個成熟的理論形態。毛澤東哲學思想形成於革命戰爭實踐,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實踐中得到豐富和充實。毛澤東哲學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內容和表現形式,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扎根、發展起來,為中國人民所接受,轉化成巨大的革命力量和建設力量。毛澤東哲學思想集中體現在毛澤東同志的《矛盾論》、《實踐論》、《論持久戰》、《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等著名著作中。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既一脈相承又不斷創新。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一步豐富了毛澤東哲學思想,形成了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創新成果。
![]() |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