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歷史

陳奎元:辛亥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

  2011年10月08日15:57  來源:求是

  100年前,公元1911年10月10日,革命團體文學社、共進會領導新軍在武昌舉行起義,數日之內起義風潮迅速席卷各地,各省紛紛宣布獨立,油盡燈枯的清王朝應聲倒地。這一年是中國紀元的辛亥年,這一次革命被稱作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次偉大革命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創以皇權為中心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度,2000多年間,中國的封建社會跌宕起伏,歷經多次國勢興衰、朝代更迭。明朝崇禎九年(1636年),后金可汗皇太極在沈陽改國號為清,自稱大清皇帝。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推翻明王朝,清軍乘機攻入北京,統一全國,成為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先后平定了各地的武裝反抗,收復了台灣,對蒙、藏等邊疆和少數民族居住區建立起牢固的統治,奠定了中國疆域的版圖,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強大國家。經過“康雍乾盛世”,歌舞升平的大清王朝開始由頂峰向下滑落。乾隆后期正值法國大革命和北美獨立戰爭取得勝利的時期,歐洲、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已經熱火朝天。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工業革命正在歐洲如火如荼,機器大生產取代工場手工業,資本主義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關門當皇帝的清朝廷對世界的大發展大變化卻懵然無知,夜郎自大,被阻隔在世界進步的洪流之外。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率先挑起侵略中國的戰爭,緊接著,法、美、俄、德、日、意、奧等國爭先恐后瘋狂地瓜分中國。由於帝國主義的殘酷壓迫和清王朝的極端腐朽,中國政治黑暗,經濟凋敝,社會殘破,民不聊生。“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擁有數千年古老文明、曾經雄踞東方、睥睨世界的“泱泱大國”,悲慘地淪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在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上至統治階級中愛國的大臣、將領如林則徐、鄧廷楨等人,下至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和勞動大眾都開始尋找救亡圖強的辦法。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的失敗,表明以農民為主的舊式的農民戰爭推不倒帝國主義、封建勢力的聯合統治。戊戌維新運動和甲午戰爭的一敗涂地,說明以維護清朝封建統治為目的的改良主義和洋務運動根本救不了中國。這時,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登上中國的歷史舞台,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杰出代表——孫中山先生把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即“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綱領,創辦民報,組織政黨,鍥而不舍地先后發動了10次武裝起義,傳播了革命的思想,造成了革命的氣氛,激發了革命志士推翻大清王朝的勇氣和信心。這是辛亥革命發生並一舉推翻封建專制制度的重要原因和前提。

  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孫中山先生說辛亥革命“做成了兩件很大的事:一件是把滿清兩百多年的政府完全推翻﹔一件是把中國數千年的專制國體根本改變。”(《孫中山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16頁)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大起義和改朝換代的戰爭相比較,辛亥革命的斗爭場景並不是特別的壯觀與慘烈,但它的歷史地位與意義卻不同尋常。辛亥革命的目標不只是推翻一個封建王朝,而是一次試圖向封建專制制度發起攻擊、用先進社會制度取代落后社會制度的“革命”。中國封建社會的歷次農民起義、民族戰爭基本上都是中國本土階級斗爭的反映,而辛亥革命是中國頭一次受到世界潮流影響的革命。從此以后,中國的生存與發展,就不再是脫離世界環境的單獨行動。

  辛亥革命推倒了清王朝,宣布建立民國,推舉孫中山擔任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表面上看似乎取得了成功,但實際上由於多種原因,最終歸於失敗。孫中山迫於帝國主義、北洋軍閥、宣布獨立的各省立憲派的壓力,特別是國民黨內部主張議會道路一派人的壓力,於1912年2月13日提出辭職,提名袁世凱繼任,此時距他就任臨時大總統還不到一個半月。

  袁世凱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政治代表,他在取得大總統權位以后,廢除中華民國的臨時約法,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企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他冒天下之大不韙,於1915年12月12日厚顏無恥地宣布接受推戴,當皇帝。袁世凱逆歷史潮流而動,在全國一派反對聲中被迫於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不久即黯然死去,留下千古罵名。毛澤東曾經說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和臨時革命政府,並制定了一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以后,誰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5—346頁)

  辛亥革命以后,中國大部分地區陷於軍閥的戰亂,一部分邊疆地區失控,民族分裂主義勢力趁機興風作浪,沿海、沿邊許多地方被帝國主義侵佔,民族危亡的局面沒有絲毫緩解。孫中山對辛亥革命的失敗痛心疾首,他痛陳辛亥革命“去一滿洲之專制,轉生出無數強盜之專制,其為毒之烈,較前尤甚。”(《孫中山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04頁)他指出,北洋軍閥主宰的中華民國是假民國,隻有民主之名而無民主之實。

  盡管如此,辛亥革命畢竟推倒了封建皇朝,促進了民族的覺醒,使民主共和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形成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普遍共識,它的歷史功績永載史冊。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但也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敗,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提供了經驗教訓。

【1】 【2】 【3】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