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改善生活品質的身體美學
我把美國實用主義傳統和東亞的哲學理念融合在一起,在逐漸闡述身體美學的過程中,努力回應哲學思考中最為核心的五個問題:知識、自我認知、美德、幸福和正義。若能更好地掌握身體感覺能力,我們便可以更為有效地探究世界,也可以更好地認知自我﹔我們可以更清晰地感覺、更有效地幫助別人﹔我們可以更好地培養和控制情緒,以獲得幸福﹔我們可以在與人相處時,更好地協調和控制情感和行為,在生活中做到互相尊重和融洽相處。對於情感行為的協調控制首先要求我們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情感和行為。為此,我們需要培養更為敏銳和更有悟性的身體意識,因為情感和行動是通過身體而得到表現的,有時這種表達只是浮現在面部和眼中的淺淺笑意而已,抑或是見到愛人時情感澎湃的內心。
在由商務印書館新近出版的拙作《身體意識與身體美學》(2011年版)中,我比較詳細地解釋了這些觀點。不過在這裡我還要強調,身體美學不是出於自我樂趣的個人研究而已。身體(包括引起自發行為的身體習慣)很大程度上是在人們處所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被塑造的﹔也正是基於此見,身體美學強調我們應當使用身體去改善這些環境的狀況﹔如此,身體最終必然會由此受惠。
以更好的身體意識和身體控制能力去塑造更為健康、靈活、敏銳和更有行動能力的公民——身體美學及其關於身體訓練的改良原則提供了一條通向更好社會的有價值的途徑。我們不應該忘記有多少公眾性傷害源自身體的錯誤使用,這些錯誤導致了不必要的損傷、事故、疾病甚至毒癮。我們也不要忘記如下的事實:為了幫助別人,我們需要首先確保自己的身體完全有能力提供幫助。這就是孟子為什麼說,孝敬父母或是首要的義務,而保全自己的身體則是首要的責任,否則就無法真正地履行一個人的義務。所以,培養身體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我們的義務,正所謂:“行色,天性也,唯聖人能踐形。”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李科林翻譯)
![]() |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