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經濟

建設國家穩固可靠優質大糧倉

——關於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調查與思考

調查人:吉炳軒(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1年10月11日09:34  來源:光明日報

  黑龍江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新中國成立以來累計為國家提供了佔全國七分之一的商品糧,被譽為“中華大糧倉”。這裡有豐富的土地資源、水利資源、生態資源、科技資源以及農墾和森工兩大企業,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08年以來,著眼於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我們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立足省情實際,發揮資源優勢,提出並實施了以水利化、科技化、農機化、合作化、產業化、市場化、城鎮化、生態化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化大農業發展戰略。經過三年多來的實踐探索,黑龍江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呈現出欣欣向榮、蓬蓬勃勃發展之勢。

  2008年4月,我到黑龍江任省委書記。上任之初就集中精力開展調查研究,走墾區、下林區、進工廠、入礦山,在半年多的時間裡,跑遍了全省各地,認清了省情特點,找准了發展優勢,理清了發展思路,特別是對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專門部署、專項推進,經過三年來的實踐探索、總結完善,目前黑龍江現代化大農業的發展思路已經十分清晰,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水利化——現代化大農業的基礎工程,隻有做好水資源利用這篇大文章,才能提高農業抗旱除澇能力,確保糧食高產穩產

  黑龍江水利資源豐富,有河流1918條、大小湖泊640多個,多年平均水資源量810億立方米,人均水量2160立方米。我在實地考察黑龍江、鬆花江、烏蘇裡江、嫩江等大江大河時發現,雖然這裡水利資源豐富,但由於水利工程建設滯后,水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人們隻能望水興嘆,任憑那些大江大河白白流過。因此,我提出要做好水資源利用這篇大文章,特別是要大搞水利設施、搞大水利設施,以大水利建設來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三年來,全省累計投資350多億元,開工建設了東部三江平原14個大型灌區和西部鬆嫩平原尼爾基水利樞紐配套等一大批水利工程。特別是緊緊圍繞千億斤糧食產能鞏固提高工程,大興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和續建重點水利項目148項,為糧食持續增產豐收提供了重要保障。2010年,全省糧食總產量突破1000億斤,成為全國第二個超千億斤的產糧大省。我曾做過這樣一個測算,黑龍江有2億畝耕地,通過大規模水利建設,可以發展5000萬畝優質稻田,實現5000萬畝玉米灌溉。目前5000萬畝水稻平均畝產1000斤是有把握的,5000萬畝玉米灌溉田平均畝產1000斤也是肯定的,僅水稻和玉米就能達到各500億斤以上的產能,在1億畝耕地上就可以將千億斤糧食產能鞏固下來。另外還有1億畝耕地,根據土壤和氣候條件來調整糧食作物種植,在正常年景下,生產500億斤糧食是可能的。也就是說,黑龍江糧食產能在今后五年內達到1500億斤是大有希望的。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黑龍江將抓住國家重視發展水利的歷史機遇,緊緊圍繞“十二五”期末糧食總產量達到1500億斤的奮斗目標,加快建設一大批農田水利工程,盡快建成一批旱能灌、澇能排的高產穩產田,為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科技化——現代化大農業的重要支撐,隻有大面積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才能鞏固提高糧食產能,大幅度提高農業產出效益

  黑龍江農業科技力量較強,現有農業大學2所、涉農高職院校10所、農業中等專業學校8所,農業科研院所37個,農業科技推廣人員2.7萬人,初步形成了以種植、林業、養殖、食品加工、生物質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為重點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為糧食持續增產豐收提供了科技支撐。我在深入綏化、齊齊哈爾、佳木斯等市及墾區調研時了解到,在糧食總產量持續大幅提高的同時,各地糧食產量高低不一的現象仍然較為突出,有的水稻畝產1700多斤,而有的隻有800來斤﹔有的玉米畝產高達2000斤,而有的隻有近900斤﹔有的大豆畝產可達600斤以上,而有的隻有100來斤。這裡除了水利、氣候等因素影響外,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不高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針對這個問題,我提出要努力提高全省農業科技化水平,在廣袤肥沃的田野上全面實現科學化種植和管理,並要求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留在農民家”,大力推廣區域化、規模化、標准化栽培,向良種良法要產量,向科學技術要效益。2010年,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9.5%,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65%,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糧食作物標准化率達到90%以上。我在肇東市五裡明鎮看到,這裡綜合採取一系列先進適用技術,玉米畝產達到了2000斤以上,成為全國聞名的玉米噸糧田示范區。我在甘南縣興十四村調研時發現,這裡在馬鈴薯種植上採用良種良法,最高畝產達到了10285斤。可見,科學技術對於糧食增產的作用是相當大的。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黑龍江將強化農作物優質高效適用技術應用,重點研發關鍵技術,完善農技推廣體系,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到2015年,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7%以上,成果轉化率達到80%以上,農業科技將在鞏固提高千億斤糧食產能上發揮更大作用。

  機械化——現代化大農業的物質裝備,隻有廣泛應用大中型農業機械,才能改善土壤耕作條件,提升農業現代化生產水平

  黑龍江土地肥沃、地勢平坦、集中連片,非常適合大農機作業。我到基層調研時了解到,雖然這裡農業機械化基礎很好,但大型農機具明顯不足,目前中小型機械佔97.4%,80馬力以上大型機械僅佔2.6%。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由於“小四輪”大量使用,加之化肥施用方法不當,造成土壤板結,犁底層上移,土壤蓄水、透氣等理化性狀變劣。而我到墾區調研時卻發現,由於普遍採用大農機深耕,種植活土層都在一尺以上,保溫、保墒、透氣性好,糧食產量畝均比地方高出100斤以上。因為有了這個調研發現,所以我提出要以發展大中型農機為牽動,以農機合作社為載體,重點裝備大馬力拖拉機、整地機、精量播種機、水稻插秧機等大型農業機械,推進大農機裝備由旱田向水田拓展,機械化生產環節由整地、播種向種、管、收全程延伸,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三年來,全省農村農機裝備總投資147.7億元,其中購置農機補貼投資87.5億元,農機合作社投資60.2億元,組建千萬元以上規模的現代農機合作社440個。目前,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3893萬千瓦,拖拉機保有量達到138萬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機69萬台,配套農具保有量200萬台(套),聯合收獲機6萬多台,機動水稻插秧機17萬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黑龍江將在進一步落實好國家購置農機補貼政策,提高財政對購買大中型農機補貼標准,繼續購買國內外先進大中型農機具的同時,重點扶持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大慶、七台河、農墾鬆花江農場等6個農機產業園區建設,努力提高全省農機裝備制造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力爭把黑龍江建成東北地區最大、位居全國前列的新型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1】 【2】 【3】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