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政治

資本和權力操縱下的西方新聞自由 (3)

凌言  2011年10月19日13:28  來源:紅旗文稿

  三、西方新聞自由的雙重標准

  西方國家為什麼常年如一地大力宣揚新聞自由呢?說到底,新聞自由從來都是西方國家政府的重要思想武器,是一種可以隨意利用的工具。

  對內來說,西方國家通過向本國民眾灌輸以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權(包括新聞自由)為核心的價值觀念和政治信念,加強對本國社會各個領域的滲透和控制。雖然西方國家一貫標榜要培養具有個體意識的現代公民,但事實上,在西方國家的教育體制中,資本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等價值觀始終處於核心地位。西方國家政府通過各種方式,潛移默化地使國民對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文化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形成高度的認同感。深入研究美國社會就會發現,美國民眾普遍具有類似“美國人擁有特殊命運、肩負特殊使命”的觀念。他們認為:上帝選擇了美利堅民族把它安置在北美這片新大陸上,賦予了其特殊的使命——在這裡建立一個自由和民主的樣板,美國因此成為世界各國的榜樣﹔美利堅民族還由此肩負著上帝所委托的把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念和民主制度推廣到世界各個角落的使命。在這種價值觀念的灌輸下,許多美國人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道德文化優越感,他們也因此習慣於用居高臨下、鄙視教訓的眼光看待其他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一切事務,根本不想或是不屑了解其他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

  對外來說,新聞自由被宣揚成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石和象征,是西方國家在全球范圍內宣揚其文化價值觀,對其他國家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工具。憑借著在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優勢,西方國家在全球大肆傳播自己的價值觀念、文化理念、生活方式等,對其他國家進行滲透和侵蝕,以達到顛覆其他國家政權,改變其他國家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的目的。早在冷戰時期,西方國家就把新聞自由當作顛覆社會主義制度、推翻共產黨執政地位的主要手段。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新聞自由戰略的成果。“冷戰”結束后,嘗到勝利果實的西方國家對新聞自由這一工具的使用更加得心應手。他們一方面把新聞自由當作批評他國的武器,經常打著新聞自由的旗號,大肆歪曲、丑化報道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人權等事務,其中往往充斥著對其他國家政治制度、社會狀況甚至歷史文化的偏見﹔另一方面大力向一些國家和地區比如東亞、東歐、中亞、非洲等地區輸出以西方新聞自由為代表的西方價值觀,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推動所謂“民主化改造”。

  在網絡媒體飛速發展的近年,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表面上大力鼓吹互聯網自由,並譴責對互聯網進行正當管理的國家,美國國務卿希拉裡為此曾兩次發表關於網絡自由或信息自由的講話,強調要確保網絡信息傳播的自由。實質上,美國政府一直在極力加強對互聯網的控制,利用其在互聯網掌控中具有的技術優勢,美國政府自由地向別國傳播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同時採取各種措施防范和限制對自己不利的信息的傳入。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尤其注重把網絡上的信息傳播同文化傳播、價值滲透和政治干涉結合起來,把互聯網變成在全球推動西方民主的重要工具。為更好地利用這一工具,美國成立了網絡戰司令部,美國國務院成立了網絡民主行動辦公室,協調臉譜、推特、谷歌等美國網絡大企業研制躲避主權國家網絡監控的軟件,通過互聯網直接策劃、煽動、支持、推進目的國家的“顏色革命”。近年中亞的“顏色革命”,以及不久前西亞、北非的政治動蕩、社會動亂,都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濫用新聞自由,有效利用互聯網有很大的關系。

  號稱“絕對自由、真實客觀”的西方媒體,其新聞自由的實際做法就是,對自己不利的或者不符合其價值觀念的事情,就少報道或不報道﹔對自己有利或者可以達成其目的的事情,就盡情地施展“自由”,小事可以放大、沒事可以編造。西方國家所標榜的新聞自由,一向是雙重標准,對人對己有別、對內對外有別。這,就是西方新聞自由的本質!

【1】 【2】 【3】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