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鮮明的特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點來自它嶄新的內容,是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社會主義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從中國實際出發,總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經驗,為科學社會主義制度增添新的內容和中國元素。
——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生動實踐,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然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社會主義有諸多特征,但最根本的體制是人民當家作主和生產資料公有制。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是實現人的解放和社會關系平等的經濟前提;人民當家作主是消滅私有制和階級統治的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論在根本政治制度還是在基本經濟制度上,都鮮明地體現出這兩條基本原則,因此當代中國社會才成其為社會主義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也要堅持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
——兼顧了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程度。社會主義意味著人民當家作主,生產資料公有制。但是,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正是在“人民當家作主”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旗號下,出現了破壞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現象和人民生活“普遍貧窮”的狀態。這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脫離中國國情的結果。中國的社會主義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農業國度,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政治領域,社會主義民主的發育成熟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經濟領域,生產力水平比較低,多層次,發展很不平衡,由此決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也同時規定,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第十一條規定,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容和特點,都可以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來說明。
——繼承了近代以來中國革命傳統。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通過長期斗爭建立的新型國家。這一點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革命傳統合乎規律發展的結果。建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是革命的目標。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就不斷探索實現這個目標的具體途徑。1935年,毛澤東提出人民共和國的口號。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實行了“三三制”組織原則,即中共黨員、黨外進步人士和中間派分子各佔三分之一。也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中國共產黨和其他各民主黨派結成了合作關系。“人民”在中國具有極大的廣泛性和包容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有自己獨立的起源,不僅不同於資產階級議會制度和政黨制度,也不同於俄國十月革命創立的蘇維埃制度和政黨制度,帶有濃郁的革命傳統,經受了革命歷史中血與火的考驗。
——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判斷一種制度的好壞優劣,最根本的標准是看人民群眾是否擁護。社會主義制度能在中國扎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夠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形成,就是因為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經濟長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社會保持穩定,這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保証作用功不可沒,由此才為人民群眾所擁護,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 | ![]() |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