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競爭對中印雙方有利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剛才談到了“亞洲國際傳播”,能否向我們具體闡釋一下?
奇蒂: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亞洲國家的基本價值觀。這來自於亞洲大陸偉大的宗教或哲學傳統,其中最突出的當屬佛教、基督教、儒教、道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和索羅亞斯德教。主要包含三種價值觀。
第一種價值觀是一整套的亞洲傳統。例如,《西游記》反映了中印兩種文化在深層價值觀上是和諧共鳴的,兩者確實共有一些基本價值觀。
第二種價值觀主要移植於西方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價值觀。現代亞洲的精英們引入了這些價值觀,伴隨著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和現代化進程,逐漸融入當地社會。
政治治理理念重新認識了傳統價值觀的重要性,這促使了第三種混合價值觀的產生。例如,印度的價值觀結合了其古老的哲學、宗教和聖雄甘地的思想,中國也開始重新闡釋儒家的價值觀。聖雄甘地和孔子都以各自的方式,成為軟實力的組成部分。
我認為,新的亞洲國際傳播應該充分吸收東西方的基本思想和社會理論。印度和中國古老的思想傳統可以為這一理論的發展提供充足的養分。例如,和諧是印度教的核心思想,指的是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大可做到殊途同歸。伊斯蘭教中宣揚社會統一和諧,也包含了宗教和諧。事實上,儒教的和諧是一種通過對話來解決問題的方式。
微觀政治中的和諧可以從佛教和儒教的交往觀念中找到根源。佛教是經驗性和辯証推理的,強調接收者的覺悟,而不在意具體的傳授過程或者刻意與周圍環境保持和諧。
從宏觀方面來看,儒家社會倫理秩序的理論與約瑟夫·奈關於軟實力的理論大體是一致的,都不是指強加給另一方的影響。另外從系統理論層面看,和諧是尋求系統的穩定性,這也和儒教的社會秩序理論相容。菲律賓學者Nora Quebral倡導,國家之間應開展長期交往,並不斷開辟新的合作領域。和諧也可以被視為交往雙方平衡傳統和現代、個人和本地區利益關系的能力,以及雙方的“相互促進”。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提到了軟實力理論,目前中印兩國都在試圖提高本國的軟實力,那麼在這個層面,兩國是否也會展開競爭?
奇蒂:如今,中國更加有意識地通過軟實力增強自身的影響力。在中國,軟實力已成為一種有組織的集體號召,中國政府正在系統地發展軟實力,其適用的形式也已拓展至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重要的是,中國正在努力打造和諧的國家形象,其中包括了其倡導的建立多極世界秩序、“雙贏”的路徑和儒家的價值體系。這種軟實力會帶動整個亞洲乃至世界發展,屆時,公共外交工具將更加復雜,技術方面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另外,印度也正在創造本國“多樣化”形象(如“超凡印度”,Incredible India)和民主。它也同樣重視軟實力的理念。自然地,人們會認為,軟實力競爭是它們在全球競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來看,這種競爭對中印雙方有益,至少都能夠激發本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然而,它們還須共享軟實力空間。
王緝思指出,中國政府一貫宣稱,盡管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不同,但中國可以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即使沒有共同利益,也可以從共同價值觀出發開展交流。事實上,建立在兩國深層文化價值觀基礎上的倫理軟實力,可以成為中印之間特殊的軟實力關系的依據。
![]() | ![]() |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