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成果四:言情劇價值觀分析報告
【導讀】
◆為適應新形勢下中國本土大眾文化發展的趨向,滿足群眾的多種需求,國產言情劇應向健康清新的格調發展,不僅有娛樂作用,而且能夠將正面、積極的價值觀融入其中。
◆言情劇應更貼近大眾現實生活,貼近情感、婚姻的真實。以精彩的故事愉悅觀眾,以真實的情感打動觀眾。
[正文]
“言情劇”是國產電視劇的一種重要類型。國產言情劇的流行,嚴格意義上說是從九十年代影視走向市場化開始的。在此之前,電視劇的制作都控制在計劃經濟之內、籠罩在社會主義主旋律之下,“談情說愛”需要依附於革命、建設等更宏大的主題而存在。市場化的走向使得電視劇制作在堅持“雙百方針”的前提下,逐漸向“大眾口味”傾斜,1990年的倫理劇《渴望》成了第一次有益的嘗試,其后的言情劇《愛你沒商量》、《過把癮》雖然褒貶不一,卻成功開啟了言情劇的先河。1995年之后,每年都有國產言情劇制作播出。國產言情劇的升溫,加上韓、台言情劇的推波助瀾,到2007-2008年,言情劇連續兩年蟬聯18:00-24:00時段播出時長的冠軍,比重最高達到14.2%。
國產言情劇的發展非常迅速,但是在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國產言情劇中的媚俗、拜金傾向
國產言情劇的制作生產受到韓劇和台劇的極大影響,但整體風格卻又與后者有顯著差異。台灣與韓國的言情劇,專注於私人關系的表現與探討﹔社會背景模糊,幾乎不涉及具體的社會問題。而大陸的言情劇,整體而言風格平實,常常可以在言情劇中找到現實問題的縮影﹔愛情不是被當作單純的情感關系來討論,而是與利益糾葛、權謀斗爭交織在一起。也有大陸電視劇嘗試模仿韓國言情劇的唯美格調和台灣偶像劇的夢幻童話風格,比如2002年上海劇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制作的《水晶之戀》,湖南衛視2009年的《一起來看流星雨》,但是結果卻南橘北枳,不僅風評不佳,也很快被觀眾遺忘。相反,比較成功的反而是《過把癮》、《牽手》、《奮斗》、《蝸居》走寫實風的這一類“言情”故事。
偏重寫實的大陸言情劇,一方面,確實投射出了社會轉型期人們對於生活、愛情、婚姻、家庭等問題的迷茫和焦慮﹔另外一方面,卻又表現出了一種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的傾向。比如在1999年到2011年間的79部國產現代都市言情劇中,男主角的身份和職業越來越趨於高端,富豪或富豪繼承人、房地產商、企業主管、官員、律師等社會精英的百分比高達87.3%,而平民階層的男主角隻有12.7%,仿佛男人必須獲得資產和社會地位才值得愛﹔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在締結親密關系過程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增強。而在古代言情劇中,則充斥著權力和陰謀斗爭,不管是皇宮,還是內宅,都是一個充滿危機和不確定性,讓人喪失安全感,不斷產生焦慮的場所。你沒有辦法去要求一種相互尊重和寬容的氣氛,隻能通過不斷靠近權力中心、成為特權階層,才能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未來。
二、提高國產言情劇質量的對策建議
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這是近階段我國文化發展的總體走向。隻有這樣,才能實現文化的大繁榮和大發展。
為適應新形勢下中國本土大眾文化發展的趨向,滿足群眾的多種需求,國產言情劇應該向健康清新的格調發展,不僅有娛樂作用,而且能夠將正面、積極的價值觀融入其中,在潛移默化中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確立。
針對國產言情劇中出現的種種不良文化傾向,建議採取如下對策進行引導:
第一,要貼近大眾現實生活,貼近情感、婚姻的真實。以精彩的故事愉悅觀眾,以真實的情感打動觀眾,有趣而不媚俗,吸引人而不嘩眾取寵,曲折生動而不獵奇。
第二,主題創作多樣化,不能局限於“嫁入豪門”、“宮斗”、“宅斗”等狹隘的題材,一味靠“小三”、“私生子”等噱頭提高收視率,而是應該鼓勵生產更具青春朝氣、更勵志、更清新健康的劇作。
第三,進行更為細致的市場調研,積極與觀眾溝通,注意到不同年齡、階層、性別的受眾口味的差別,根據受眾細分,設計出符合不同市場需求的言情劇制品。
第四,注重挖掘本土優良文化傳統。電視劇類型雷同、題材雷同,是導致觀眾流失、社會評價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言情劇雖然目前仍有一定市場,但是發展前景並不十分樂觀。解決的方法應從源頭抓起,擴大題材范圍和風格類型。中國有著悠遠的文化傳統,豐富的古典文學、現當代文學作品,各個民族都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這些豐富的典藏可以成為言情劇創作的寶貴資源,利用這些資源,可以編排出各種題材和風格的言情劇,並使得言情劇的精神內涵進一步得到提升。
第五,國外電視劇質量雖然良莠不齊,但是在編制故事、拍攝技術、后期制作方面,有很多優勢。尤其是在劇本寫作方面,方式與國內有很大不同,往往會在劇集播出后,根據劇情受歡迎程度,結合觀眾和影視評論專家的意見,編輯接續下來的故事。如果能適度學習和引進國外電視劇的編劇方法和競爭機制,結合本土特色,就能夠創作出既符合大眾口味、又具有正確價值立場的作品來。
總之,當下言情劇表現出的這些媚俗、權勢崇拜的特征,很難給電視觀眾帶來積極健康的影響。因此針對電視劇的庸俗化傾向,有必要出台一系列指導性建議,敦促言情劇制作要更符合主流價值觀,不要胡編亂造,貼近真實的生活和歷史。隻有如此,才能促使國產言情劇向積極健康的軌道發展。
(本文原發《文化研究》第12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 | ![]() |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