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

重大項目“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價值觀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2012年06月08日15:18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由首都師范大學陶東風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價值觀研究”(批准號:11&ZD022 )的第一批階段性成果已分別刊發於《文藝研究》2012年第4期和《文化研究》第12輯。現將成果全文介紹如下:

  系列成果一:尋找核心價值體系與大眾文化的契合點

  【導讀】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怎樣才能落實在大眾文化中?關鍵是要完成兩個轉化,即官方文化轉化為主流文化,主流文化轉化為大眾文化

  ◆ 核心價值體系必須體現為社會各界的普遍共識和思想、文化、輿論領域自發的引領力量,必須得到大眾的積極贊同而非消極服從,要讓人民自覺、自發地積極贊同官方文化傳播的價值觀。

  ◆ 能夠贏得社會絕大多數成員積極贊同的價值觀,是一種能夠協調社會各階層利益、信念和生活方式的價值觀,是能夠把人民利益、國家利益和政黨利益有機凝聚在一起的價值觀,具有普遍性、包容性、基礎性、開放性和多樣性。

  ◆ 核心價值體系是一種低調的公民道德而不是高調的聖人倫理,是一種世俗性價值而不是宗教性價值,它不是要求人人都成為滅絕七情六欲的聖人,而是要人人都成為遵紀守法的公民。

  ◆ 與精英文化不同,大眾文化所體現的正是一個社會的普遍價值觀,是普通人都能達到的基本道德。核心價值體系的各種特征,如基礎性、廣泛性等,其實也都是或基本上是大眾文化價值觀的特征。

  ◆大眾文化是面向大眾的文化,大眾文化的價值觀必須被大眾接受,這樣才能實現其商業訴求。這種被最廣大的大眾認可的文化,正是主流文化,這種被最廣大的民眾認同的價值觀,正是核心價值觀。


  [正文]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集中闡釋的一個中心議題,是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並指出,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核心價值體系不但要倡導,而且要落實和踐行,而且關鍵是落實和踐行,否則就是一紙空文。怎麼樣才能落實和踐行?我以為必須要完成兩個轉化,即官方文化轉化為主流文化,主流文化轉化為大眾文化。大眾文化是當今社會產量最大,受眾最多,影響最大的文化類型,如果不能滲透到大眾文化中,核心價值觀就不可能得到廣泛的傳播,不能真正起到引領社會思潮、影響百姓日常生活的目的。

  先說第一個轉化。

  我們一般把今天的中國文化劃分為官方文化、精英文化、大眾文化三大類。在這個三元劃分體系中,核心價值體系顯然會被歸入官方文化。但核心價值體系想要真正成為“引領社會思潮”的“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基本道德規范”,就必須從官方文化轉化為主流文化,亦即在全社會真正佔支配地位的文化,而不是自說自話、寫在紙上的“指導思想”。官方文化不等於主流文化,官方文化要轉化為主流文化,最關鍵的一點是獲得葛蘭西所說的“文化領導權”,也就是說,它必須是通過非暴力手段達成的社會各界的“普遍共識”和思想、文化、輿論領域的引領力量,必須得到大眾的積極贊同,而非消極服從,要讓人民自覺、自發地積極贊同官方文化傳播的那套價值觀以及在這套價值觀指導下確立的施政方針。

  那麼,什麼樣的價值觀能夠贏得社會絕大多數成員的積極贊同?它應該具有哪些特征?我認為能夠贏得社會絕大多數成員積極贊同的價值觀,隻能是一種能夠協調社會各階層利益、信念和生活方式的價值觀,是能夠把人民利益、國家利益和政黨利益有機凝聚在一起的價值觀,是具有普遍性、包容性、基礎性、開放性和多樣性的價值觀。它必須和開放社會、多元社會相適應。在這裡,包容就成為核心價值觀建構的重要原則。像中國這樣一個大型國家,社會各界層、各群體、各組織、更不要說眾多的個人,都有不同的信仰、追求、生活方式、生活理想、風俗習慣等等。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充分尊重這種多元性和差異性,才能成為被不同階層和群體所接受的價值共識,才能促進而不是破壞社會和諧。現代社會是異質社會,現代社會的和諧也是在尊重差異基礎上的和諧。如果在一個世俗的多元、差異的社會奉行單一、狹隘、排他的核心價值體系,必將導致尖銳的社會沖突。

  能夠滿足上述特征的核心價值體系,一定是一種低調的公民道德,而不是高調的聖人倫理,是一種世俗性價值,而不是宗教性價值,它不是要求人人都成為滅絕七情六欲的聖人,而是要人人都成為遵紀守法的公民。同時,核心價值體系是面向全民的,而不只是面向特定社會群體的,是普遍取向的而不是特殊取向的,是對普遍大眾的要求,模范人物的要求。因此,它也不能是那種隻適合英雄模范的價值觀或道德標准。《六中全會決定》強調要“大力弘揚一切有利於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思想和精神”,實際上就是在強調核心價值體系的普適性、基礎性和廣泛性。如果聯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來看,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實際上一直在強化其包容性、普遍性和廣泛性,它不再把自己的代表性局限在特定的階級和群體,而是以“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為己任,以保障和維護人的權利為本,而不是以某個階級、黨派和群體的權利為本。這是一個巨大歷史性進步。

  再說第二個轉化。

  在具有了普遍性、包容性和基礎性之后,核心價值體系能不能在大眾文化中得到廣泛的傳播,從而轉化為大眾文化的價值觀?在大眾文化這個受眾最多、影響最大的文化形態中得到落實?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它們之間存在很高程度的相容性。

  與精英文化不同,大眾文化所體現的正是一個社會的普遍價值觀,是普通人都能夠達到的基本道德,是一個社會各種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我們上面提到的核心價值體系的各種特征,比如基礎性、廣泛性等,其實也都是或基本上是大眾文化價值觀的特征。大眾文化,無論在審美形式上還是價值取向上,都是低門檻的,是日常的,是大多數人樂於接受的,因此也是主流的。比如它形式上不尚創新,喜歡重復,結構相似(比如大團圓),不斷表現所謂“永恆母題”,它的價值觀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等等。這經常被精英們斥之為“平庸”、“老掉牙”,但是它和大眾的日常經驗是相符的。大眾文化表達的是普通人的常態經驗,而不是精英們推崇的非常態經驗,它是日常生活的文化,而不是否定日常生活的文化,它表達的是普通大眾的文化經驗,而非一味強調精英經驗。

  這是大眾文化的本性決定的,大眾文化顧名思義是面向大眾的文化,因此,大眾文化的價值觀必須被大眾接受,這樣才能實現其商業訴求,如果說大眾文化的最大特征是商業性,那麼這種商業性也必須迎合大眾、包括大眾的價值觀才能達到,它必須面向佔人口大多數的普通人,而這種被最廣大的大眾認可的文化,不正是主流文化嗎?這種被最廣大的民眾認同的價值觀,不正是核心價值觀嗎?美國大眾文化可以說明這點,好萊塢大片的價值觀就是美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好萊塢這個“夢工廠”就是制造美國夢、傳播美國價值觀的工廠。美國的官方文化和官方意識形態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主流價值觀進入了好萊塢大片,美國的官方文化就是主流文化,也就是大眾文化。

  正因為這樣,大眾文化就是落實核心價值觀的一個最重要的管道。大眾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日常生活經驗,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和鞏固著主流價值觀。作為產量最高、受眾最多、影響最大的文化類型,大眾文化既是一個巨大的產業,也是確立文化領導權和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戰場。不能落實在大眾文化的生產和傳播之中的價值觀必定不可能得到廣泛的傳播,不可能深入人心,不可能成為主流文化。

  正是大眾文化的這個特征決定了其和精英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區別。以先鋒實驗藝術為代表的精英文化,是面向小眾和同行的,是高度個人化的,崇尚創新、追求差異,把陌生化當作自己的美學理想,通過區別於其他精英文化而在與同行的競爭中勝出,其價值觀和美學理想往往具有對主流文化和大眾文化審美觀和價值觀的顛覆性。西方現代派文學藝術就是這方面的証明。

  作為世俗社會文化形式的大眾文化也不同於宗教文化,它是肯定世俗生活的,它堅守的是世俗社會的基本道德,而不是宗教道德,或“文革”時期那種准宗教化的“革命道德”。因此,我們在評價大眾文化價值觀的時候,應該秉持的批判標准和價值立場,不是來自宗教天國的終極價值,而是世俗社會的公民價值,換言之,既然大眾文化是世俗流行文化,我們對大眾文化價值觀的分析,也應該依據世俗社會本身的標准,而不是宗教的反世俗的標准,否則就會因為批評標准的錯位而導致批評的無效。

  (本文部分內容原發《光明日報》2012-2-21﹔《文藝研究》2012年第4期)

【1】 【2】 【3】 【4】 【5】 

 

(責編:秦華、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