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壇新論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系教授胡永泰:

追趕之后才可能有制度創新 (3)

  2012年02月27日10:11  來源:文匯報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中國還要做很多事情

  文匯報:有觀點認為,中等收入國家之所以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為在全球化的分工中,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往往受益更多,而中等收入國家由於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在全球化進程中受益相對較少。您同意這樣的觀點嗎?

  胡永泰:高收入國家一旦有了新的技術發明,舊有的技術就會轉移到其他國家。但是這種轉移不僅僅是從高收入國家流向低收入國家,很多情況下是從高收入國家流向中等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又將生產外包給低收入國家。技術上除了最先進的部分,也有中等技術和低等技術。中國大陸的鞋子加工工廠大多是台灣地區的人和韓國人開的,而不是美國人開的。這就是技術不同分布的寫照。

  從歷史上看,隻有三個國家和地區避免了這種“中等收入陷阱”,進入到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的行列,它們分別是韓國、台灣地區和日本。而多半的拉丁美洲國家都經歷了經濟放緩的進程。所以我說統計方面的定義是不對的,在動態的定義下談論所謂的“陷阱”才有意義。一般的情況就是:一部分國家和地區一開始發展迅速,后來則逐步放緩,還有一部分國家和地區則是一直保持低速增長態勢,它們都不可能追趕上發達國家。

  文匯報:您也特別注意到了日本的老齡化問題,中國目前似乎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而且是“未富先老”。這樣的問題將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個巨大制約嗎?

  胡永泰:我們必須認識到的是:究竟是什麼帶來了老齡化?其實都是一些可以改變的因素。30年前50歲的人的身體狀況肯定要比現在50歲的人差很多,現在人們身體更好了,工作能力並沒有隨著年齡增長而大幅下降,就此而言,應該提高退休年齡。如果提高退休年齡,很多問題就會改變,也就沒有那麼多老齡化人口了。

  文匯報:中國眼前還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不能持續,比如投資的效率低,重復建設、產量過剩問題嚴重等等。您同意這樣的分析嗎?

  胡永泰:如果有了理想的市場經濟環境,所謂重復建設和過剩的產能就會自動流轉到內地去,目前它們還沒有完全流轉到內地去,是因為那裡的人力資本還沒有得到很大的提高。怎樣才能達到更高的生產力?一是要有新的機器,二是要有更多的培訓。所以,教育就變得非常重要了。不能只是說要轉移產業和過剩的產能,還要看當地有沒有條件能夠轉入這些產業和過剩的產能,關鍵還是要看當地有沒有高科技的人才。

  文匯報:從低收入國家發展到中等收入國家的路徑,和從中等收入國家發展到高收入國家的路徑肯定是很不一樣的。

  胡永泰:的確,兩者是不一樣的路徑,因為它們各自的動力不一樣,就像開一部拖拉機和開一架飛機是不一樣的。

  文匯報:那麼,從中等收入國家發展到高收入國家的過程,仍舊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還是一個可以有后發優勢、能夠學習他國經驗的過程呢?

  胡永泰:看其他國家的經驗,為什麼日本可以追趕上最發達的國家,關鍵是日本能夠看到哪一個國家的教育制度最好,哪一個國家的軍事最好,就去主動學習。所謂制度創新,是要你在經濟追趕上最發達國家之后才可以去做的事情。你如果貧窮的話,又談何創新呢?

  文匯報:最后,我們想問的是:您怎麼看待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樂觀的人說2015年中國的GDP總量就能超過美國,而悲觀的人則說中國可能會“硬著陸”。

  胡永泰:我當然希望中國能夠一直高速增長下去。如果能夠很成功地解決硬件、軟件以及能源供應等方面的問題,中國就能夠持續實現這樣的高速增長。但是,中國到底能不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呢?我希望能夠解決。但希望和事實是兩碼事。畢竟,我們看到南美一些國家就永遠也解決不了自身存在的問題。裡面的原因很復雜。要想避免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1】 【2】 【3】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