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2月19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授予吳文俊、袁隆平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決定,自2000年起設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月26日—27日 博鰲亞洲論壇籌委會暨成立大會在海南博鰲舉行。江澤民出席會議。翌年4月12日至13日,博鰲亞洲論壇首屆年會舉行。
5月24日—25日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指出在20世紀末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戰略目標已基本實現。6月13日,國務院印發《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二○○一——二○一○年)》。
6月15日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會議在上海舉行。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元首出席會議並共同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
7月1日 中共中央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江澤民發表講話,系統總結建黨80年來的奮斗業績和基本經驗,全面闡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
7月13日 在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北京市獲得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運會主辦權。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中華世紀壇和天安門廣場與人民群眾共慶申奧成功。
9月20日 中共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
9月24日—26日 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提出作風建設“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
11月10日 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
12月10日—12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宗教工作會議。江澤民發表講話,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翌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加強宗教工作的決定》。
2002年
5月31日 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講話指出,貫徹“三個代表”要求,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
10月19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提出到2010年,在全國農村基本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至2008年6月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到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11月4日 中國和東盟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簽署《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全面啟動。
11月8日—14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大會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代表全國6600多萬黨員。江澤民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報告。大會總結過去5年的工作和13年的基本經驗,闡述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大會通過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15日,十六屆一中全會選舉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羅干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錦濤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委主席,批准吳官正為中央紀委書記。
12月5日—6日 胡錦濤帶領中共中央書記處成員到西柏坡學習考察,重溫毛澤東關於“兩個務必”的重要論述,要求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12月26日 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一次集體學習。至2007年9月,共集體學習44次。
12月27日 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典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江蘇省、山東省施工現場同時舉行。
2003年
1月7日—8日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胡錦濤發表講話指出,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意見》。
2月17日—19日 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召開。19日,胡錦濤發表講話。至2011年1月第十七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止,胡錦濤連續9次在中央紀委全會上講話。
3月3日—14日 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舉行,選舉賈慶林為全國政協主席。
3月4日 胡錦濤在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少數民族界委員聯組討論時強調,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新世紀新階段民族工作的主題。
3月5日—18日 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選舉胡錦濤為國家主席,江澤民為國家中央軍委主席,吳邦國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曾慶紅為國家副主席,決定溫家寶為國務院總理。
3月9日 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之中,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春 發生非典型肺炎重大疫情。全黨全國人民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堅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經濟建設,奪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重大勝利。7月28日,胡錦濤在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對防治非典工作的重大勝利進行總結,提出要更好地堅持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
4月10日—15日 胡錦濤在廣東考察工作,提出要堅持全面的發展觀。8月28日至9月1日,胡錦濤在江西考察工作時明確使用“科學發展觀”概念,提出要牢固樹立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6月15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全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
6月29日、9月29日 中央政府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香港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及附件。10月17日,中央政府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澳門簽署《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內地與香港、澳門之間正式建立自由貿易關系,經貿交流與合作進入新階段。
9月 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在“九五”期間裁減軍隊員額50萬的基礎上,2005年前軍隊再裁減員額20萬。
10月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
10月11日—14日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召開,通過《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和“五個統籌”的思想,明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和主要任務。胡錦濤在會上發表講話,明確闡述科學發展觀。
11月27日—29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強調牢固確立和認真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保持宏觀經濟穩健運行,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堅持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相協調。此后,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就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明確要求,並作出部署。
12月26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對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作出部署,提出新的歷史條件下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根本任務和政策措施。
12月31日 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和1997年2月27日開始試行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2004年
1月5日 中共中央下發《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闡述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性、指導方針和目標,對進一步開創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繁榮發展的新局面作出全面部署。
2月26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8月26日,又頒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
3月10日 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發表講話,全面闡述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本質要求。
3月14日 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等規定載入憲法。
3月22日 國務院印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要求經過10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
4月27日—28日 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工作會議召開。
8月22日 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大會舉行。胡錦濤發表講話,全面闡述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意義。
9月16日—19日 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召開,通過《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強調要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黨,成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成為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執政黨。全會同意江澤民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決定胡錦濤任中央軍委主席。
11月7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意見》。先進性教育活動從翌年1月開始,到2006年6月基本結束。
12月24日 胡錦濤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講話,對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使命提出新要求:為中國共產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証,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12月30日 西氣東輸工程全線建成並正式運營。該工程全長約4000公裡,設計年輸氣量120億立方米。
2005年
1月3日 中共中央印發《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
1月14日 中共中央舉行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專題報告會。胡錦濤發表講話,提出並深刻闡述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思想,強調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特征,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黨的先進性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
3月4日 胡錦濤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民革、台盟、台聯界委員聯組討論,提出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的四點意見。
3月5日—14日 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會議決定接受江澤民辭去國家中央軍委主席職務的請求,選舉胡錦濤為國家中央軍委主席。
4月17日 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至2011年5月,共制定國家級應急預案144件。
4月22日 胡錦濤在雅加達亞非峰會上提出,推動不同文明友好相處、平等對話、發展繁榮,共同構建一個和諧世界。9月15日,胡錦濤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提出與國際社會共同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4月27日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4月29日 胡錦濤在北京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舉行正式會談,會后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5月12日,胡錦濤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舉行正式會談。7月12日,胡錦濤會見新黨主席郁慕明率領的大陸訪問團。
8月1日 中美首次戰略對話在北京舉行。至2008年12月,中美共舉行6次戰略對話。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中美還舉行了5次戰略經濟對話。從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中美共舉行3輪戰略與經濟對話。
9月3日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舉行。胡錦濤發表講話,強調要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更好地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事業,更好地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10月8日—11日 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召開,通過《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翌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12月23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形成科學有效的宏觀文化管理體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產和服務的微觀運行機制,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完善的文化創新體系,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
12月29日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於1958年6月3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
同日 國務院印發《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提出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發展目標和“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指導方針。
12月3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各方面建設。
![]() | ![]() |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