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者專欄>>庄福齡

庄福齡: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治學立論的基本功

  2012年11月29日16:33  

四、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總結經驗和理論創新的成果

作為武裝全黨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一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其創始人和高舉這一思想旗幟的旗手是毛澤東。他習慣性地以大眾化的語言說: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他所說的經驗,主要是指對前人的歷史的研究,對由歷史到現狀的研究,尤其是對中國近代史、中國革命史和中國戰爭史的研究所得到的規律性的東西,他撰寫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和《新民主主義論》、《〈共產黨人〉發刊詞》等都是對革命戰爭經驗的總結,也是梳理戰爭史的理論升華。作為上述文獻作者的毛澤東也認為,如果沒有近代史上的革命風浪,沒有兩次革命勝利和兩次革命失敗的比較,就沒有充分的經驗,就不可能認識中國革命的規律,就不會產生那樣史論結合的文件,當然也不會形成以農村包圍城市、奪取全國勝利的獨創性道路。歷史的啟示往往是規律性的反映。中國民主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使歷史展開了新的一頁,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出了新的理論要求。社會主義還有沒有矛盾?是什麼樣的矛盾?社會主義的動力是什麼?社會主義靠什麼來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等等。

毛澤東結合現狀研究歷史,他以對時代進步和新鮮事物特有的博學和敏感,深刻而富有遠見地展開對歷史的研究,既設想過寫一部從辛亥革命到蔣介石登台的大事記,同時也收集和梳理其中有關軍閥混戰的一段歷史,更刻意關注和研究社會主義國家執政的那段情況,把他早在思考和研究的有關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理論問題,有關新時代“矛盾論”的進一步探索問題提上日程,借以揭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而又曲折的歷史。由於政務繁忙,毛澤東這些通古今而寫史研史的宏偉心願未能完全實現,但他卻留下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永垂青史的不朽之作,最突出的有《論十大關系》和《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兩部富有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的理論著作。

縱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經典作家對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不是沒有研究過。誠如毛澤東說過的那樣,認識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馬克思、恩格斯努力終生,作了許多調查研究工作,列寧、斯大林也同樣作了許多調查研究﹔但是歷史在進步,時代在變化,我們還有自己的國情、黨情和世情,前人的研究成果必然還會留下許多空白和需要重新認識的地方,我們責無旁貸地要作系統的調查研究,要作由歷史到現狀的調查研究,要作由國內到國外作比較的調查研究,要總結本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更何況改變世界更是一件艱難而長期的任務,也是關系到建設社會主義、弘揚馬列主義學風的一項百年大計。對此毛澤東總是要求全黨居安思危而身體力行。從《論十大關系》看,是作者和34個部長進行了一個半月座談的結果,是一次較長時期面對面,有問有答的調查研究。他謙虛地認為這不是我的創造,只是總結了別人的意見。與此同時,他還在解放思想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發展了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學說,系統地闡發了列寧關於辯証法的思想,批評了斯大林有關的重要觀點,表達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和相關的方針政策。他提出的基礎理論仍然是社會主義條件下普遍適用的實踐論和矛盾論,強調實踐第一和矛盾普遍性的觀點,認為對立統一規律是根本規律,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一萬年以后仍然會有矛盾,他從新中國成立后千頭萬緒的復雜關系中梳理出十大關系,要求把十大矛盾處理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特別是要吸取蘇聯的教訓,走好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道路。蘇聯片面地注重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商品不足,貨幣和物價不穩定,人民生活不便,社會主義優越性發揮不出來﹔而我們比較好地處理了農、輕、重的關系,一個是隻要工業化,不要人民,一個是既要工業化,又要人民。隨后,毛澤東又把他長期思考和進一步研究的成果繼續發揮出來,更加系統全面地論述了他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理論。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大膽而明確地提出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著矛盾,並且作為動力,影響和制約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是毛澤東長期思考和研究的結果。他為此而撰寫的專題著作《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以下簡稱為《正處》),對研究社會主義社會開辟了一個新天地,同時也發展了列寧的思想,把馬克思主義關於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堅持到底,把分析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思想提到了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他在上述著作的開頭就提出,我們的國家現在是統一的,但是,這並不是說在我們的社會裡已經沒有任何矛盾了,沒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天真想法。有矛盾並不可怕,他批評了某些知名理論家諱言矛盾的消極態度,他認為許多人不敢公開承認我國人民內部還存在著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著我們的社會向前發展。許多人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還有矛盾,因而使得他們在社會矛盾面前縮手縮腳,處於被動地位﹔不懂得在不斷地正確處理和解決矛盾過程中,將會使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的統一和團結日益鞏固。綜上所述,毛澤東一身而二任的高超的領導水平既發揮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建國元勛的決定性作用,又顯示了他應用對立統一規律處理社會發展的理論才華,為全黨學習馬列主義樹立了典范。

關於應用矛盾規律,從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高度,來解決社會發展問題,不僅經受了新中國成立以后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驗証,也為后來鄧小平的撥亂反正的實踐所肯定,鄧小平認為這種提法比較妥當,比較適合新中國成立后的國情,同我國不斷實行改革開放,調整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相一致,同矛盾的不斷出現,又不斷解決,事物發展的辯証規律相一致。毛澤東從辯証規律的高度揭示了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說明學習馬列,應用馬列,是毛澤東在文化大革命前一貫遵循的發展方針和發展道路,是應當加以傳承、發展而不應全盤否定的。毛澤東思想作為長期堅持學習馬克思主義、貫徹學用一致的典范是不應當動搖的。我們絕不可因為《正處》這篇文章在后來加上了對階級形勢作出的某些不恰當估計而否定它的整體價值,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評價是片面的,恰恰是沒有看到它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作出的開創性貢獻。

從《正處》的整體來看,集中地從三個方面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特色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也可以說,從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三方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那種脫離中國實際,避開中國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絕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而是本本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本本主義的社會科學研究法也同樣是最危險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國有許多專門從書本上討生活的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共產黨員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嗎,就是明顯的証據。”②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毛澤東早就告誡全黨“要做系統的由歷史到現狀的調查研究”。鄧小平也反復強調過這一原則:“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③。這當然不是危言聳聽,而是靠歷史和實踐來驗証的。馬克思主義要與時俱進,《正處》就是這樣與時俱進的著作,也是時代的要求與呼喚,毛澤東反復強調要寫出時代的《實踐論》與《矛盾論》不是偶然的。馬克思主義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一貫認為,哲學沒有學通,就沒有共同的語言,沒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許多皮,還扯不清楚。為此,他關注辯証唯物論的學習和研究,關注時代的哲學和生活的哲學,從革命干部到工農大眾,都成了他下工夫關注和研究的領域。他一直關注著哲學大眾化的研究成果,促進《大眾哲學》的作者艾思奇早日來延安,為哲學大眾化事業效力。

對於廣大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較普遍的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大家忙得很,一個是看不懂。毛澤東是這樣回答的:共產黨員不學習理論是不對的,有問題就要想法子解決,這才是共產黨員的真精神。在忙的中間,想一個法子,用“擠”來對付“忙”,在每天工作、吃飯、休息中間,擠出兩小時來學習。再一個問題是看不懂。看不懂也有個辦法,叫做“鑽”,就用“鑽”來對付。在中國,本來讀書就叫攻書,讀馬克思主義就是攻馬克思主義的道理,讀不懂的東西要當仇人一樣地攻它。現在有些人是不取攻勢隻取守勢,那就不對,馬克思主義決不會讓步,所以不攻是得不到結果的。從前人稱“校對”為“校仇”,校對確實很難,對於難,我們要像仇人一樣地進攻它,如果我們以“仇人”的態度不講感情地攻它,一定是攻無不破的,一定可以把它的堡壘攻下來。學習也是一樣,正面的東西一時看不懂,就從旁的東西看起,先打下基礎,就可以一點一點地搞通正面的東西。

對於年紀較大一些的干部,他們以為年紀大了學習沒有希望,毛澤東以為這個想法是不對的。年紀大一點誰說不行呢?有句古話:“人到五十五,才是出山虎”。那麼,你若是54歲的話,還是青年呢,哪有不可學的道理?!

對於奮戰中的延安干部,毛澤東更加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他強調學習不僅要關注現實,但單通現在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去。既要通過去的歷史經驗,也要通未來的發展方向。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國的人要通古今,全世界的人也要通古今,尤其是我們共產黨員,要知道更多的古今。通古今就要學習,不但我們要學習,后人也要學習,所以學習運動也有它的普遍性和永久性。

毛澤東就是這樣作為全黨學習運動的帶頭人為馬克思主義學用一致、理論和實踐一致樹立了榜樣,在致力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同時,也費盡心血地為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和大眾化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寄希望於全黨,力求把我們的黨建設成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先鋒隊,成為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大學校。

(責編:張湘憶(實習)、張湘憶)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