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者專欄>>庄福齡

庄福齡: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治學立論的基本功

  2012年11月29日16:33  

二、值得重視的歷史經驗

學習歷史,其中重要部分就是要學習歷史的經驗。恩格斯在晚年還是念念不忘費爾巴哈脫離歷史的經驗教訓。從唯物主義觀點考察,科學的原則或規律隻有在適合於自然界和歷史的情況下才是正確的。這不論對人、對事、對任何問題都是適用的。但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義卻不然,它片面地強調人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而看不到人的實踐能夠改變環境,能夠驗証思維的真理性,對此費爾巴哈雖然高舉唯物主義旗幟,卻半途而廢地把黑格爾所創造的龐大的哲學體系拋在一邊,未能擺脫唯心主義的通病,他離開實踐而空談自然界和人,未能找到從抽象的經院哲學王國通向活生生的現實世界的道路,他和現實世界的分離,退入了孤寂閉塞的生活,由此而落得悲慘的結局。

上述一段歷史的描述,清楚地剖析了德國古典哲學的解體和終結,闡明了費爾巴哈哲學的悲劇。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怎樣形成的?它的基本觀點同德國古典哲學的根本區別又在那裡?為什麼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革命變革?“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不認真閱讀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簡稱為《費爾巴哈論》),怎麼能夠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如何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實質?可以說,《費爾巴哈論》這本經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史的基礎性讀本,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源史和形成史的經典闡述。“大道”就在這裡,“大道”蘊藏於這段歷史之中,下工夫讀懂這本書,才能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的精髓。

三、史論結合的完整體系

實踐出真知,實踐為認識真理開辟了道路,實踐改變世界,實踐賦予理論以活力、使理論與時俱進。對實踐和實踐唯物主義的闡發,意味著馬克思主義哲學創始人為人類書寫了一段漫長的從猿到人的勞動發展史和隨之而來的全部社會史,包括其中的從無階級社會到階級社會的變革史。歷史的發展變化總是充斥時空、貫穿日月的。馬克思、恩格斯又總是用他們新發現的歷史觀考察歷史,重視歷史,還歷史以本來面貌,舉凡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從青年時期的評說,到晚年的研究筆記和有關論斷,他們從不放過對有關歷史的關注,由史立論,史論結合,把研究資本主義同研究資本積累的歷史結合起來,同發現剩余價值學說的歷史結合起來,同階級社會形成和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性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一系列獨創性的關於資本主義的理論體系,突出反映了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學風,他們由史立論、史論結合,科學闡述了資本主義從產生到滅亡的自然歷史過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就是這樣做的。

眾所周知,馬克思畢生兩大貢獻之一,是發現了唯物主義歷史觀,揭示了用唯物主義考察歷史、分析社會、徹底地不留余地地把唯物史觀貫徹到底,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世界觀方法論的功能和作用。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創立的學說和理論,從來不是靠孤立的研究和分析得來的,不是單純地闡述或議論某一個觀點或某一個具體問題,而是從他們學說的總體上進行思考,從這一理論各部分相互關系的體系上進行思考。列寧說過,馬克思主義是一門非常深刻、全面的學問。但是,在反對馬克思主義的人們當中,常常有人不了解這一點,隻引用馬克思的“隻言片語”,從而背棄了馬克思主義自成科學體系的精神實質,背棄了完整准確地理解經典作家的思想理論體系。

歷史觀就其實質來說也是世界觀。世界從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是彼此聯系、相互制約的。對歷史的考察和研究,離不開世界整體、歷史整體的高度。不首先提出唯物史觀關於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最基礎最一般的原理,那就排除掉這一歷史觀的前提和基礎﹔而在社會結構中不全面分析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交換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變化,就不可能說明社會形態更替變化的原因,更難以解釋各種意識形態的性質和特點﹔不注意研究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各種關系的復雜聯系,不注意研究人民群眾如何創造歷史、發現規律,就難以對歷史的變化和進步作出清晰的說明,還歷史以本來面貌。唯物史觀的一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范疇、基本規律,都是歷史演變的反映,也是邏輯分析的結果,體現了歷史和邏輯的統一性。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人類,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各種唯心主義一元論或多元論哲學堅持割裂自然和歷史,它們的命運正如列寧所作的結論那樣:“在這個由一整塊鋼鑄成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決不可去掉任何一個基本前提、任何一個重要部分,不然就會離開客觀真理,就會落入資產階級反動謬論的懷抱。”①

創立剩余價值理論也絕不是一項單獨的歷史事例,它關系到對傳統政治經濟學的革命變革,關系到勞動力商品的特點,關系到揭示資本主義謀取最大利潤和維護工人階級切身利益的實質和特征,關系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固有的內在矛盾和走向滅亡的必然規律。馬克思、恩格斯念念不忘的還是要把理論研究同他們力圖建立的體系融為一體。這是一個集總結歷史、分析現實、預測未來為一體的科學體系,也是一個涉及全球、涉及人類、涉及眾多學科的嚴密完整的思想體系。

兩大理論發現,絕不是對單獨歷史事例的研究,而是要求多年冷靜鑽研的科學工作,是發展了一種比從前所有世界觀都更加唯物的世界觀, 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失敗后的低潮時期,又重新贏得研究理論的“寧靜”時間,從炮火紛飛的戰場再回到博物館中來,從事一種比“入地獄”更為艱難地去分析資本主義、梳理社會生活的科學工作,他們深入歷史的深處,破解社會發展的矛盾,探求階級斗爭的必然和偶然。總之,馬克思、恩格斯在理論上不僅要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也是要為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創立剩余價值學說開辟道路。

當然,經典作家的研究不是那種書齋式和沙龍式的“閉門造車”,而是較長時期在白色恐怖下邊戰斗邊研究的典范,特別是馬克思在貧病交加、恩格斯在家庭壓力下,其艱難困苦的程度可想而知,正如馬克思形容的像“入地獄”一樣,當時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隨時有舍身就義的危險,而他們卻視苦為樂,把革命視為無產者的盛大節日,把階級斗爭視為革命者學習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的課堂,堅持在種種惡劣條件下始終不改變其一貫的史論結合的傳統,他們的專著既有歷史的厚度,又有理論的深度,既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又有很強的歷史總結性。《資本論》就是這樣把理論轉化為行動的宣言和綱領,是把資本主義社會作為活的有機體進行剖析的。它是一部把資本主義歷史發展和現實狀況結合起來的生動具體的活劇,是一部深刻揭露資產階級的形象化的具體而尖銳的文藝佳作,也是對工人階級進行理論武裝的歷史佳作。160多年的歷史驗証,《資本論》當之無愧是工人階級的“聖經”,是當前我們黨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必讀文件,是所有共產黨員的必修課,也是馬克思主義史論結合的典范。

像《資本論》一樣,總結1848年歐洲風暴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也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史論結合的研究成果。關於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經驗總結,關於階級斗爭理論的新貢獻,關於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關於從革命失敗中吸取教訓的思想,關於巴黎公社的原則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關於不要把公社神秘化的思想,關於人民公仆的思想,等等,也都是梳理歷史、論從史出的理論成果﹔而對這些成果的發揮與評說,則是史論結合的延伸與發展。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這樣繼往開來和傳承創新的。經典作家正是從歷史辯証法的高度看待世界的,看待一切社會關系所創造的原理、觀念和范疇的,認定它們都是歷史的暫時的產物。人類永遠不會在一種完美的理想狀態中最終結束,完美的社會、完美的國家只是在幻想中才能存在﹔所謂根本不變的真理除非是一種陳詞濫調和老生常談﹔列寧在《論策略書》一文中提出,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是常青的,他告誡人們不要死抱住昨天的理論不放,毛澤東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鄧小平在撥亂反正的實踐中始終堅持實踐第一的原則,認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可見,理論和實踐結合、歷史和現實結合也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優良傳統,是我們建設學習型政黨及其對黨員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必然要求。

(責編:張湘憶(實習)、張湘憶)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