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道尊嚴:待人律己之道的價值凝結
如果說人性尊嚴主要是一種主體性或類屬性的自我確立和証成,那麼人道尊嚴則體現在人與人尊嚴的道德性對待以及彼此承認上。依《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的說法,人道是對人性的統帥和引導,是人性的提升和發展,人性構成人道的基礎和始因。人道是人立於人性基礎上的使人更好地成為人的道德原則規范的總稱,體現和表征著人的社會本質。人道尊嚴是對人道的高度肯定,內涵有對自我、他人乃至社會、國家、民族的應有尊重。它將人置於一定的社會關系網絡之中,認為人的尊嚴是通過自尊、尊他而表現出來和最后實現的。尊重他人的尊嚴是尊重自己尊嚴的內在要求,尊重自己的尊嚴必然要求尊重他人的尊嚴。人道尊嚴既指人道所彰顯出來的尊嚴,亦指人與人尊嚴的相互認同和維系,意味著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和尊重國家民族的有機統一。
人作為理性動物,本質上隻能在社會關系中生活,在社會關系中孕育和生成自己的道德意識包括尊嚴,或者直接一點說尊嚴隻能產生於自我與他人、自我與人類的關系之中。我置身於與他人的關系網絡中,這種關系是一種道德的關系,它要求我們認識到這種關系並以維護和發展這種關系為責任。對他人的責任心和對他人的尊重直接決定我之為我的規定性,沒有對他人的關懷和責任,我的自在和自為都成了問題。保羅·利科在《如同他人的自我》一書中指出:“我之所以不可替代,首先是由於他人。在這種意義上,關懷實現了他人對我自己的評價。”“這種交流使我們可以說,除非我將他人視為如同我自己,否則我無法尊重我自己。”⑦正是在與他人、群體和類的關系中,人們發現了意義的聯系,也認識到人的道德性的獨特之處,產生了屬於人並用來調節人際關系和人群關系的人道。人道尊嚴意味著人的尊嚴是相互確認和相互維系的。人通過人道彰顯了自己的社會本質,並使自己獲得了尊嚴。人如果“隻站在自己的雙腳上”(喬治·麥克林語),不走向他人和群體,人就無法獲得自我同一性。他人是我存在的鏡子、標杆和依托,沒有他人也就無法彰顯我自己生活的依托和意義。就此而論,人道尊嚴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尊重他人是尊重自己的標志,尊重自己必須而且應該尊重他人。
中國思想家總是從與天道的關系來談論人道,既凸顯人道的依傍又凸顯人道的獨特性,認為人道既出於天道,又能體現乃至整全地朗現天道。人依憑人道不僅可以與天道為一,而且還可以凸顯人的偉大、崇高與尊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恰恰是人具有尊嚴的確証。朱熹指出:“人外無道,道外無人。然人心有覺,而道體無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論語集注》卷八)人道之中既有和萬物同理的天之道,也有人所獨有之道。《周易說卦傳》指出:“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人道以仁義而顯,仁義是人區別於一般動物的本質屬性,也是人必須時刻弘揚和光大的人之正道。人的尊嚴在於人有仁義之道,人憑藉仁義之道可以更好地發揮人之潛能,使人成為“萬物之靈”,人因為仁義而獲得尊嚴。
馬克思十分強調人與人關系的人道化對待。在《資本論》的一個注釋中,馬克思談到,人起初是以別人來反映自己的,一個名叫彼得的人之所以會把自己當作一個人來看待,只是由於他把一個名叫保羅的人視為自己的同伴。⑧人如何對待他人是人道的重要內容,也反映著人之所以為人的內在規定性和人性。馬克思以男女關系為例,指出男人如何對待女性不僅影響著女性而且也直接制約著男性,從這種對待中可以判斷出人的整個文化教養程度,因此人隻能用愛來交換愛,用信任來交換信任。馬克思既鄙棄追名逐利的利己主義者,也反對那種自暴自棄、無所作為的懶漢和懦夫。在他看來,“自卑是一條毒蛇,它無盡無休地攪擾、啃嚙我們的胸膛,吮吸我們心中滋潤生命的血液,注入厭世和絕望的毒液”⑨。馬克思肯定和推崇自尊,認為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有很多人跪著,如果我們都勇敢地站起來,那我們也會變得偉大。馬克思所向往的共產主義是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在共產主義社會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共產主義道德既不以利己主義來反對自我犧牲,也不以自我犧牲來反對利己主義,並且也不從理論上來領會這種對立,相反它揭示這種對立的物質根源,主張通過社會革命來全面實現人的尊嚴並保護人的尊嚴。
(責編:張湘憶(實習)、張湘憶)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