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者專欄>>雷躍捷

新世紀中國大陸廣播電視新聞教育的反思與前瞻

雷躍捷   2012年11月27日13:13  

二、中國大陸廣播電視新聞教育存在的問題

面對新世紀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的新環境,面對廣播電視和新聞教育的發展態勢,中國大陸的廣播電視新聞教育也暴露出諸多的問題:

1.廣播電視教育網點的建設以超常規的速度和方式發展,布局和內部結構不盡合理,辦學效益有待提高。

早在 1993 年,就有從事廣播電視新聞教育的專家呼吁:中國大陸廣播電視教育"在布局上仍有不盡合理處,主要表現在近幾年內新校園的網點過急過快﹔師資隊伍和教學設備難以適應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已建成多年的廣播電視院校的某些內部結構如教學、科研機構的設置過多,造成人才、物力、財力分散,既不便於管理,又難於發揮優勢。所有上述各種問題都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是造成辦學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適當調整網點布局和內部結構勢在必行"。 [8] 但是上述的一些情況不但沒有解決,反而變得更趨嚴重。我們以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點)布局為例:

表二(9)

注:表中帶※為統計表中沒有寫明。

以上統計表明:

(1)從1985年到1999年,中國大陸高校增設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點的速度還比較平穩, 15年增設了17 個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點,而到2000年這一年就增設了13個點, 2001年則猛增18個點,成為和廣告學專業旗鼓相當的熱門專業。(2001年中國大陸新增廣告學專業點20個)。

導致專業點猛增和招生擴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廣播電視從業人員來自學習廣播電視專業的比例太低,亦是各院校爭辦廣電專業的原因之一。"目前,全廣播電視系統有從業人員47萬多人,電影系統有從業人員約 36萬人。全國有廣播影視高等院校4所、中等專業學校20 所,截至1998 年底,4 所高校已為國家培養了廣播影視專業人才3萬多人" [10] 按此推理,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前景看好。但實際情況卻有較大差異。"早在 1988 年原國家教委舉行的新聞教育座談會上,便已開始討論'供大於求'的問題"。 [11] 中國大陸的廣播電視體制,在近兩年正經歷重大調整。對"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的方針,已作了內涵的調整,地(市)縣兩級廣播電視的職能發生轉變,以傳輸和覆蓋為主。從90年代迅速崛起的有線電視台也已基本完成了與無線電視台的合並。地(市)縣級廣播電視對從業人員的吸納,在未來的幾年將是十分有限的。另據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於2001年組織調研" 21 世紀新聞專業人才培養與需求問題",其中一項結果表明:尤其是沿海發達地區的一些新聞媒介,對新聞編採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基本上已呈飽和。

(2 )專業點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湖北、廣東、浙江、福建等發達地區和沿海地區。有些省市辦有3-4個廣電新聞專業點,有的甚至高達7個專業點,重復建設現象較為嚴重。有限的師資、資金等辦學資源分散,難以形成集團優勢,創立品牌專業。而西部地區相比遠遠落后,僅佔布點總數的十分之一。這和中央部署實施"開發西部"的戰略不相吻合。

(3)超過1/3 的廣播電視新聞專業點設在非新聞傳播院、系,缺乏支持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新聞傳播學科基礎平台。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開辦廣電新聞專業的盲目性。

2.辦學思路不夠開闊。

──重視廣播電視反映輿論、引導輿論的"喉舌"功能,輕視廣播電視傳播信息,提供服務的經營功能,導致了以往的廣播電視新聞教育呈現出人才培養類型單一化,知識結構不完整的缺陷。當廣播電視走向市場時,缺乏一大批合格的經營管理后備人才。2001年教育部新聞學學科指導委員會組織的" 21世紀新聞專業人才培養與需求"調研,調查了北京、廣州、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的19 家新聞傳媒。調查結果反映,無論是報業集團還是廣電集團,都缺乏經營管理人才。

──重視對內宣傳的人才造就,忽視對外傳播人才的培養。當廣播電視面對全球化浪潮的挑戰時,我們缺乏一大批既精通外語和國際知識,又精通廣播電視新聞傳播業務的復合型傳播人才。

──重視專業技術和技能的訓練,輕視人文、社會、自然等綜合學科知識的修養。重職業教育、專業教育,輕素質教育、養成教育。"上手快,后勁不足"的現象沒有獲得根本的扭轉。廣播電視面對國外媒介向我們爭奪傳播市場時出現的"西強我弱"局面,除了有資金、技術、經營管理方面落后的原因,更有高素質人才匱乏的不足。

──重視實踐業務的總結,輕視基礎理論的研究,廣播電視新聞學科理論體系建設薄弱。當廣播電視新聞教育面對廣電傳媒急劇變革的挑戰時,缺乏作出調適的理論指導,

(責編:張湘憶(實習)、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