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堅持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中更好實現“魂”與“體”的有機統一
文化之“魂”與文化之“體”的有機統一是動態的、不斷完善的歷史過程。二者統一的基礎,是不斷發展著的文化建設實踐。新形勢下,我們要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努力譜寫更好實現當代中國文化“魂”與“體”有機統一的嶄新篇章。
要通過增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人民性來更好實現“魂”與“體”的有機統一。人民性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屬性,也是當代中國文化“魂”與“體”有機統一的價值紐帶。事實上,當代中國文化之“魂”是靠人民性賦予文化之“體”以強大吸引力和聚合力的;而當代中國文化之“體”也是靠人民性為文化之“魂”提供最大化傳揚路徑和平台的。著力增進人民性,應當作為更好實現它們二者有機統一的根本點來抓。一方面,當代中國文化之“魂”建設必須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更加注重反映民眾願望、民眾期待、民眾訴求,更加注重引導和幫助全體人民豐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生價值、實現全面發展。另一方面,當代中國文化之“體”建設,必須更加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深入地貫徹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則,更加充分地關照人民大眾在文化上的消費心理、審美習慣和情趣愛好。隻要堅持這樣做了,當代中國文化“魂”與“體”的有機統一就必定會提升到更高水平。
要通過增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時代性來更好實現“魂”與“體”的有機統一。時代性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特征,是當代中國文化“魂”與“體”有機統一的重要基礎。經驗告訴我們,有了時代性這個共同音符,“魂”與“體”的統一才是牢固的。在文化建設實踐中,它們二者應當也完全能夠以增進時代性來為深化相互統一開辟道路。眾所周知,當代中國文化的“魂”與“體”都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前者注重從精神價值層面順應時代潮流,集聚時代精華,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后者注重從傳播形態層面反映時代要求,體現時代特征,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揚始終充滿時代魅力。在未來征途上,文化之“魂”建設要更加立足於新的時代條件,進一步關切各種涉及精神價值的重大時代課題,進一步推崇現實實踐所孕育培植的先進價值理念,進一步吸收當代人類社會所創造的各種優秀思想文化成果,等等。文化之“體”建設要更加著眼於新的時代特點,進一步利用當代世界不斷涌現的高新技術成果,並借鑒發達國家傳輸其精神價值的有益經驗和做法,著力創塑更富時代氣息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系統,等等。當代中國文化的“魂”與“體”越是有了契合時代脈搏的共頻共振,彼此就越能達到內在的高度統一。
要通過增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創新性來更好實現“魂”與“體”的有機統一。《決定》指出:“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創新是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也是當代中國文化“魂”與“體”有機統一的重要條件。實踐表明,我們文化的“魂”要通過不斷創新來引領社會主義文化前進方向,從而為“體”的豐富拓展提供強大引擎;而我們文化的“體”也要通過不斷創新來實現優化或躍升,從而為“魂”的傳揚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把創新精神貫徹於文化建設全過程,尤其要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為更好實現“魂”與“體”的統一提供有力保証。目前在我國文化領域,影響妨礙“魂”與“體”統一的體制機制因素還較為突出,必須通過改革創新來加以消除化解。要在繼續深化文化管理體制改革的同時,進一步創新完善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國民教育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等。要結合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努力在文化內容和形式上大膽進行探索,不斷創造新的文化樣式,催生新的文化業態,不斷增強文化表現力和傳播力。文化創新的力度越大,當代中國文化“魂”與“體”的統一就越有希望進入更高境界。
要通過增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科學性來更好實現“魂”與“體”的有機統一。推動文化建設科學發展,是實現當代中國文化“魂”與“體”有機統一的必由之路。“魂”與“體”作為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其內在統一不僅有賴於它們自身的相互協調,同時也有賴於它們具體展開所關涉的諸多矛盾方面的相互協調,如文化內容與文化形式、文化目的與文化手段、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等等的相互協調。新形勢下,我們必須從更好實現當代中國文化“魂”與“體”的內在統一著眼,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作為有機整體來科學運籌,進一步做到堅持文化“二為”方向與貫徹文化“雙百”方針協調並舉,堅持先進文化引領主導與尊重社會多樣文化需求協調並舉,創新豐富文化思想內涵與創新改進文化方法手段協調並舉,增強文化的教育功能與增進文化的娛樂功能協調並舉,繁榮公益性文化事業與發展經營性文化產業協調並舉,注重文化的社會效益與講求文化的經濟效益協調並舉,崇尚弘揚社會主流文化與扶持活躍各具特色的通俗文化協調並舉,等等。可以堅信,隻要科學發展理念在文化領域得到貫徹落實,當代中國文化的“魂”與“體”必將鑄就相得益彰的更大輝煌。
(作者系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副主任、少將)
![]() |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