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新聞鏈接

章傳家:論當代中國文化的“魂”與“體” (2)

  2011年11月09日08:34  來源:光明日報

  二、著力強化當代中國文化之“體”對傳揚文化之“魂”的功能作用

  當代中國文化有其“魂”必有其“體”,“魂”與“體”是相伴而生、相隨而行的,二者誰也離不開誰,這是唯物辯証法的基本原理。一方面,文化之“魂”是文化之“體”的“主心骨”,它決定著文化之“體”的支撐力和生命力。離開了“魂”,“體”就缺失精神價值的統合和滋潤,就會空洞無物、蒼白無力,失去根基性和思想性,甚至偏離正確的方向。另一方面,文化之“體”是文化之“魂”的“承載器”,它決定著文化之“魂”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離開了“體”,“魂”就無所依附,難以傳揚,文化的精神價值就難以實現,從而也不可能真正達到以文化人的目的。由此可見,文化的“魂”與“體”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統一體,前者無疑必須重視,后者同樣不能輕視。“魂”強則“體”健,“體”健而“魂”愈強。無論現在和將來,客觀形勢越是要求看重文化的“魂”,就越要同時把強健文化的“體”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當代中國文化之“體”有多種形態,主要包括國民教育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以及各種形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等。這些“體”作為承載文化精神價值的物質基礎和傳播形態,具有廣泛傳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魂”的功能作用。拿國民教育體系來說,它具有以經常化、規范化和機制化方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揚到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各個團體、各個社區、各個鄉鎮、各個階層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學生中去的功能作用。這些年來,正是憑借當代中國文化之“體”,我們黨大張旗鼓地傳播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著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了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當代中國文化之“體”還遠遠不夠強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揚因受某些條件制約展開得還不夠充分,甚至還面臨著挑戰。因此,大力強化文化之“體”對傳揚文化之“魂”的功能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於這個問題,要有非常清醒的認識。

  首先,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文化之“體”難以適應文化之“魂”需求的現實矛盾來看,強化當代中國文化之“體”對傳揚文化之“魂”的功能作用是不可回避的客觀要求。目前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這個階段文化領域比較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文化之“體”相對落后,離文化之“魂”對它的現實要求還有明顯差距。由於我國現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夠高,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還存在這樣那樣不合理的環節,因而文化之“體”建設發展難免受到掣肘,由此導致國民教育體系還不夠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文化產業體系還不夠成熟,各種形式的文化產品還不夠充裕,等等。特別是在中西部廣大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尚處在起步階段,各種文化產品和服務還遠遠不能滿足客觀需求。類似情況,必然會使當代中國文化之“魂”的廣泛傳揚受到影響制約。而這個問題,不是短期內就能完全解決的。也正因如此,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都要立足現實著眼未來,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大做強文化之“體”,從而使它愈加發揮好傳揚文化之“魂”的功能作用。

  其次,從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文化之“體”強勢加緊對我實施資本主義價值觀念的滲透侵蝕來看,強化當代中國文化之“體”對傳揚文化之“魂”的功能作用是勢所必為的應對之策。一個時期以來,開放的中國遭遇了這樣的現實:落后陳腐的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念乘隙涌入國門,甚至招搖過市,對我國先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播弘揚構成一定威脅和挑戰。究其原因,除了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以外,很重要的就是因為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之“體”處於明顯的強勢地位。比如,當下全世界每100本圖書,85本由發達國家流向不發達國家;全世界每100小時音像制品,74小時由發達國家流向不發達國家。目前我國文化產業還拿不出一個名揚世界的優勢品牌,全國500多家出版社年收入總和還不及德國貝塔斯曼集團一家的年收入。如今我國雖已牢牢佔據物質產品輸出大國地位,但同時卻又無奈地扮演著文化產品輸入大國的角色。在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鋒交融日趨頻繁的國際背景下,與文化產品逆差同時而來的,必然是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價值觀念的侵入。面對這種情勢,我們隻有結合國情著力強健文化之“體”,使它能夠以強勁態勢傳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構筑起堅不可摧的精神高地,打好抵御西方價值觀念滲透侵蝕的主動仗。

  再次,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價值取向的選擇性不斷增強的發展趨勢來看,強化當代中國文化之“體”對傳揚文化之“魂”的功能作用是因勢利導的必然選擇。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價值取向的多樣化日趨明顯日趨突出。多樣化的存在,意味著選擇性增強了。在今天這樣一個社會大變革時期,價值取向的選擇性將越來越強。而人們對價值取向的主動選擇,既同他們的切身利益有關,也同他們的情趣愛好有關,同他們基於情趣愛好所自覺接受的價值理念及相關信息有關。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播和弘揚,必須在關注人們利益問題的同時,更加倚重於文化之“體”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事實上,現在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了解、領悟和認同,除了借助於有關教科書以外,更多的是通過深入接觸為自己所喜聞樂見的文化之“體”來實現的。可以說,沒有文化之“體”的強健多姿,文化之“魂”再崇高再偉大,也難以走進社會大眾。特別是在我國文化市場日益開放的情況下,承載異邦價值理念的外來文化之“體”實際上已經參與了同我們爭奪受眾對象的競爭,如果我們的文化之“體”不強健,那就很有可能“敗走麥城”。所以,人們價值取向的選擇性越強,社會上可供人們選擇的蘊含不同價值理念的文化之“體”越多,我們就越要把自己的文化之“體”打造得更加出色,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當代中國文化之“魂”得以廣泛傳揚,不斷深入人心。

【1】 【2】 【3】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