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文章選登
馬克思關於認識的“第二條道路”論述及其意義
2011年05月13日15:13 來源:遼寧日報
從抽象到具體也是認識的飛躍
——馬克思關於認識的“第二條道路”論述及其重要指導意義
彭定安
我們一向很熟悉這種理論認識: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是認識的一種上升運動,我們甚至稱之為認識的飛躍。這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重要的。因為這種認識,使我們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重視在實際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在調查研究中,懂得並實踐從許多具體的事實、現象、事物中,注意收集具體的、個別的事例-事實-事物,對諸多信息-情況-現象,經過思考,總結共性的要點,提煉規律性認識,探索並抓住本質,從而達到抽象的歸納、理性的認識以至於理論的概括,認識因而提高,實現飛躍。這是思考、總結、提煉、理論概括和理論創獲的必經路徑。遵循著這種路徑,我們的認識能力、思想水平、理論修養和處世智慧,都會得到提高。我們的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也包括所有從事各種工作、服務各個行業的人們,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循著這個認識論、方法論的途徑,在思想與認知能力上,日積月累、集腋成裘地成長起來的。真正是無論何人,概莫能外。天縱之聖是沒有的。
但是,還有一種與之相關聯的認識論、方法論的途徑,卻不常被人們提起,人們不重視甚至不知道這種認識途徑的存在。這是認識上和工作上的一種嚴重的缺陷,值得引起重視。這就是:從一般到個別、從抽象到具體、從理論到實踐,同樣是一種認識的上升,是一種認識的飛躍。馬克思把這種認識稱為認識論、方法論與研究工作的“第二條道路”。
馬克思是怎樣論述這個認識規律的呢?
馬克思是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論述從政治經濟學方面來考察某一個國家時,提到這種認識論的。他指出,這種考察,先從具體的事物開始,比如人口、民族等,收集很多資料,然后,在分析過程中,“達到越來越簡單的概念”,“從表象中達到越來越稀薄的抽象”,“找出一些有決定意義的抽象的一般關系”。這就是從具體到 “抽象”、“一般”、“概念”以至理論的進程了。馬克思稱這為考察、認識、研究的“第一條道路”。他指出,“在第一條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然后,他接著指出,還有另一條道路。他稱這“第二條道路”為,“從抽象上升為具體的方法”。他說:“在第二條道路上,抽象的規定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 ”這裡,明確地指出了從“抽象”到“具體”是一種認識的上升,是一種思維的飛躍。他特別申述了這種“認識的上升”的性質是:“思維用來掌握具體並把它當作一個精神上的具體再現出來的方式。 ”
【1】 【2】
(責編: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