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文章選登

石仲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幾個問題

石仲泉  2011年05月13日14:38  來源:學習時報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一直是中共黨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熱點。對這一問題進行把握必須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不單純是理論進程,而是主要按照歷史進程的史脈展開敘述。所謂“基本經驗”,是在概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之后作的理論概括,從黨的歷史和黨的理論發展相結合這個視點展開研究,兼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 龔育之曾說,以前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般從“民族化”方面講得較多。毛澤東在 1938年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主要是講民族化,沒有特別強調時代性。因為那個時候的時代主題,同列寧說的戰爭與革命的時代沒有明顯變化。但20世紀70年代以來,時代主題發生了很大變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需要與時俱進。講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化,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同當前時代的發展、同當前時代的特征結合起來﹔講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化,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同各自國家的情況、同各自國家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結合起來。在中國,就是同中國情況、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結合起來,就是中國化。強調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化與民族化,實際上就是說,要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不同的民族環境中,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這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就包括民族化和當代化兩個方面。強調“當代化”,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的一個重要豐富。

  2009年9月底,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公布后,《決定》講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三化”與這裡的“兩化”是相銜接的。

【1】 【2】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